中醫(yī)古籍
  • 碎骨仔樹

    拼音注音Suì Gǔ Zǎi Shù別名

    華青皮木、退骨王、香芙木、骨碎木、土續(xù)斷

    來源

    藥材基源:為鐵青樹科植物華南青皮木的根、樹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oepfia chinensis Gardn. Et Champ.

    采收和儲藏:根及樹枝全年均可采收,夏、秋季采葉,鮮用或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林區(qū)山谷、溪邊的密林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小喬木,高2-6m。樹皮暗灰褐色;多分枝,小枝干后黑褐色,具白色皮孔。葉互生;葉柄紅色,長3-6mm;葉片紙質(zhì)或堅紙質(zhì),長橢圓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9cm,寬2-4.5cm,先端漸尖、銳尖或鈍尖,有時略呈尾狀,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葉脈紅色,側(cè)脈3-5對,兩面均明顯?;o梗,2-4朵排成短穗狀或近似頭狀花序式的螺旋狀聚傘花序,有時花單生,總花梗長0.5-lcm,果時可增長至1-2cm;花萼筒大部與子房合生,上端有4-5枚小萼齒,無副萼;花冠管狀,黃白色或淡紅色,長8-14mm,寬3-4mm,具4-5枚小萼齒,略外卷;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上,花冠內(nèi)部著生雄蕊處的下部各有1束短毛;子房半埋在花盤中,下部3室、上部1室。堅果橢圓形或長圓形,成熟時幾全部為增大成壺狀的花萼筒所包圍,花萼筒外部紅色或紫紅色,基部為略膨大的"基座"所承托,基座邊緣具1枚小裂齒?;ㄈ~同放?;ㄆ?-4月,果期4-6月。

    性味

    甘;淡;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止痛。主黃疸;熱淋;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別名翻白葉樹、紅半楓荷、大葉半楓荷、白背楓、陰陽葉、鐵巴掌、半梧桐、番張麻、米紙來源為梧桐科翅子樹屬植物異葉翅子木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以根或莖枝入藥。全年可采,分別......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處《廣西中草藥》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葉。功能主治治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半楓荷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焙干研末撒患處。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根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Gēn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砂質(zhì)土山坡、平原、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產(chǎn)廣東、廣西。原形態(tài)翻白葉樹,......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柱花別名出泡草、白泡草來源爵床科半柱花Hemigraphis procumbens (Lour.) Merr.,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廣西。性味微辛,涼。功能主治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痢疾:全草3~5錢,水煎服。跌打腫痛:......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蒴苣苔別名山白菜、天目降龍草來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功能主治清熱利濕。主治濕熱黃疸。用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