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銀鮫魚、兔子魚
藥材基源:為銀鮫科動物黑線銀鮫及近緣他種銀鮫的肉和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inaera plantasma Jordan et Snyder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撈,捕殺后,洗凈,鮮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冷溫性中小型魚類,平時棲息于180-540m深水海域,冬季回游至近海,春季交尾,卵生,卵長20cm,殼黃褐色,產(chǎn)于淤泥海底。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于黃海、東海和南海。
黑級銀鮫,體側(cè)扁延長,向后細(xì)小。大者體長可達(dá)1.2m。頭粗大側(cè)扁,雄性眼前方有1柄狀額鰭腳,能豎能垂,前面有1群小刺。吻柔軟,高而圓鈍,吻長為頭長1/2。眼上側(cè)位,鼻孔圓形,位于口前,前鼻瓣連合,伸達(dá)牙板,后鼻瓣寬扁,伸達(dá)口角,具鼻口溝??谥写?,幾橫裂,牙愈為牙板,上頜具一喙?fàn)钋把腊搴?側(cè)牙板;下頜具1對側(cè)牙板。外鰓孔1個。背鰨2個;第1背鰭起點與鰓孔相對,具一扁長硬棘,第2背鰭延長低平,有一凹缺與尾鰭上葉相隔。臀鰭很低平,后端尖突,與尾鰭下葉有一岫缺相隔。胸鰭寬大,前緣稍圓凸,后緣與里緣連合成廣圓形,基底有一寬大肌肉柄,鰭端伸越腹鰭基底。腹鰭中大,鰭腳三叉形。腹鰭前方皮囊中有一腹前鰭腳,扁圓,能伸縮,里緣具8枚鋸齒。尾鰭上葉低平而短;下葉低平延長。體銀灰色,頭、背上部及背鰭上部均暗褐色,側(cè)線下方胸鰭與腹鰭之間具一黑色縱帶。
味甘;性平
補虛;健胃。主虛勞痰嗽;食少贏瘦;腰膝無力
煮食,適量。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銀鮫魚、兔子魚
來源藥材基源:為銀鮫科動物黑線銀鮫及近緣他種銀鮫的肉和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inaera plantasma Jordan et Snyder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撈,捕殺后,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冷溫性中小型魚類,平時棲息于180-540m深水海域,冬季回游至近海,春季交尾,卵生,卵長20cm,殼黃褐色,產(chǎn)于淤泥海底。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于黃海、東海和南海。
原形態(tài)黑級銀鮫,體側(cè)扁延長,向后細(xì)小。大者體長可達(dá)1.2m。頭粗大側(cè)扁,雄性眼前方有1柄狀額鰭腳,能豎能垂,前面有1群小刺。吻柔軟,高而圓鈍,吻長為頭長1/2。眼上側(cè)位,鼻孔圓形,位于口前,前鼻瓣連合,伸達(dá)牙板,后鼻瓣寬扁,伸達(dá)口角,具鼻口溝??谥写?,幾橫裂,牙愈為牙板,上頜具一喙?fàn)钋把腊搴?側(cè)牙板;下頜具1對側(cè)牙板。外鰓孔1個。背鰨2個;第1背鰭起點與鰓孔相對,具一扁長硬棘,第2背鰭延長低平,有一凹缺與尾鰭上葉相隔。臀鰭很低平,后端尖突,與尾鰭下葉有一岫缺相隔。胸鰭寬大,前緣稍圓凸,后緣與里緣連合成廣圓形,基底有一寬大肌肉柄,鰭端伸越腹鰭基底。腹鰭中大,鰭腳三叉形。腹鰭前方皮囊中有一腹前鰭腳,扁圓,能伸縮,里緣具8枚鋸齒。尾鰭上葉低平而短;下葉低平延長。體銀灰色,頭、背上部及背鰭上部均暗褐色,側(cè)線下方胸鰭與腹鰭之間具一黑色縱帶。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補虛;健胃。主虛勞痰嗽;食少贏瘦;腰膝無力
用法用量煮食,適量。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