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篦子三尖杉

    拼音注音Bì Zǐ Sān Jiān Shān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尖杉科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種子和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

    采收和儲藏:枝葉全年均可采;種子在秋季成熟時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800m的針葉樹、闊葉樹林中,喜溫暖濕潤氣候及酸性山地黃壤。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灌木,高達4m。樹皮灰褐色。葉條形,質硬,排成緊密的2列,長1.5-3.2cm,寬3-4.5mm,中部以上向上彎曲,先端凸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截形,近無柄,上面深綠色,微拱圓,中脈稍明顯或僅中下部明顯,下面氣孔帶白色,較綠色邊緣帶寬1-2倍,雄球花6-7,聚生成頭狀花序,徑約9mm,有雄蕊6-10;雌球花的胚珠通常1-2枚,發(fā)育成種子。種子倒卵圓形、卵圓形或近球形,長2.7cm,徑1.8cm,先端有小尖頭,有長梗?;ㄆ?-4月,種子成熟期9-10月。

    化學成分

    含粗榧堿(harringtonine),三尖杉堿(cepha-lotaxine),謝漢墨屬堿(schelhammera alkaloid)B。葉含4',4",7,7"-四甲氧基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4',4",7,7"-tetram-ethyl ether),金松雙黃酮(sciadopitysin),篦子三尖杉雙黃酮(oliv-eriflavone)。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從篦子三尖杉中分離的三尖杉酯堿(即粗榧堿)制備的注射液1mg/kg/天腹腔注射,共8次,對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42.3%。

    2.毒性 三尖杉酯堿注射液給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4.12mg/kg。篦子三尖杉所含三尖杉堿、三尖杉酯堿(即粗榧堿)、高三尖杉酯堿(即高粗榧堿)等的藥理作用參見“三尖杉”條。

    性味

    苦;澀;性寒

    注意

    主要副反應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

    功能主治

    抗癌。主血液系統(tǒng)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實體瘤

    用法用量

    提取其中三尖杉酯堿使用,具體參見“現(xiàn)代臨床研究”項。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Yá Bǎi Rén別名長白側柏仁、柏子仁來源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朝鮮崖柏的種仁。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采收和儲藏:秋末果熟后采收,除去種殼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Dānɡ Guī別名土當歸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朝鮮當歸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elica gigas NakaiRadix Angelicae Gigatis采收和儲藏:未開花前及科后枯萎時采挖,洗......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Lái Mù Zhī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朝鮮梾木的枝、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ida coreana (Wanger.)Sojak[Cornus coreana Wanger.]采收和儲藏:春、夏、秋......
  • 拼音注音Chái Hòu Pò別名土厚樸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四川木蓮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nglietia szechuanica Hu.采收和儲藏:夏季剝取樹皮,晾干或炕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000m的......
  • 《全國中草藥匯編》:柴桂別名臭馬桂、三條筋、桂皮香來源樟科樟屬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樹皮入藥。立春至處暑期均可采剝,以夏初最宜。炮制選樹干徑達15厘米以上的桂樹(過嫩則質量差,不宜砍伐),將樹干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