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糾正中藥服用五大誤區(qū):并非都無毒也有副作用

    由于長久以來的宣傳不夠,人們對中醫(yī)中藥的認識,很多時候還停留在坊間的口耳相傳上,不免有誤傳、誤解。專家強調,中藥治病須在合格中醫(y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亂吃,并對服用中藥的五大誤區(qū)做了詳細的解釋。

    誤區(qū)1.中藥是草?

    有些對中醫(yī)不甚了解的人說,中藥是草,吃中藥是在吃草,中醫(yī)是在用草給人治病。

    當然有一個廣義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中藥是草,我們吃的蔬菜也是“草”。但說到蔬菜與草的區(qū)別,人們會很自然地加以區(qū)別,因為人們在長期生活中,了解了各種蔬菜的不同特質、性味,它對人體產生的營養(yǎng)作用。

    所謂藥,就與普通植物有了嚴格區(qū)別。人類在幾千年文明發(fā)展史中,經歷了“神農嘗百草”的實踐過程,逐步認識與掌握了各種不同植物具有的藥用價值,又將其反復運用于治病的臨床實踐,不斷總結,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誤區(qū)2.草藥是中藥?

    常有人把中藥叫做草藥,其實在中醫(yī)學中,中藥和草藥還是有區(qū)別的。草藥即野生的植物藥材,一般其藥用價值和作用還不廣為人們認識,尚未正式歸入正統(tǒng)中藥記載中,也沒有經過加工炮制等過程。

    中藥,它有規(guī)定的采收季節(jié),對植物特定的藥用部位、品質鑒定的標準、特定的加工炮制方法、用量、煎煮方法、服用方法以及它的性味、藥物作用功效、毒副作用,都有明確規(guī)定。

    誤區(qū)3.中藥沒毒吃不死人?

    沒有高血壓的人吃了降壓藥,沒有心臟病的人吃了心臟病的藥,都有可能引起生命危險。西藥如此,中藥當然也不例外。有些中藥是有大毒的,如烏頭、雷公藤、洋金花等,使用不當或使用過量都會造成嚴重后果。

    中藥的烏頭內含有烏頭堿,有毒,使用時須經過加工炮制以減低其毒性,入方藥時又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制約其毒性,加之久煎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毒性,發(fā)揮其治療作用。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筆者在行醫(yī)中曾經遇到過一個因食用人參不當而導致腦溢血的案例。由此可見中藥千萬不可亂吃,在專業(yè)指導下使用中藥,是非常必要的。

    誤區(qū)4.中藥沒有副作用?

    過去,由于中藥檢測技術的限制,人們對一些中藥的副作用認識不清,似是而非。隨著采用先進檢測技術,對中藥有效成分的鑒定,發(fā)現有些中藥在使用當中確實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副作用。

    如中藥木通,可以對腎功能造成損害;甘草與西藥洋地黃同用,會引起洋地黃蓄積性中毒反應。黃連,內含的小蘗堿對葡萄糖六磷酸酶缺乏癥的人,可引起溶血性黃疸(沒有此癥的人則不會發(fā)生溶血反應)。

    誤區(qū)5.中西醫(yī)結合就是既吃中藥又吃西藥?

    對疾病的治療,猶如一個工程,需要全面的調理、治療才是周全的。中醫(yī)治病有中醫(yī)的診斷治療模式,與西醫(yī)完全不同,它包括了藥物治療、飲食起居、體育鍛煉、精神情緒的管理等各個方面。中西醫(yī)結合是本世紀最偉大的事業(yè),但簡單地把它理解為中藥加西藥是不正確的。

    如果中醫(yī)對一種病的西醫(yī)治療原理和方法不甚了解,對病人使用的西藥的作用與副作用知之不多,那么他在處方開藥時,就不會去考慮中藥與西藥相互作用的后果。

    反之,如果西醫(yī)對中醫(yī)不甚了解,對病人使用的中藥的作用與副作用知之不多,那么他在處方開藥的時候就不會去考慮西藥與中藥相互作用的后果。如此可以想見,這樣的“中西醫(yī)結合”是不科學的。(李居上)(轉載自“中國新聞網”)

更多中藥材
  • 有些女孩從月經開始就有痛經問題,輕度下腹痛,經過后,逐漸緩解;嚴重腹痛難以忍受,面色蒼白,身體瘦,聲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癥狀。這種情況屬于原發(fā)性痛經,在未婚婦女中更為常見,大多數在月經初潮或初潮后不久開始發(fā)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歡熱,......
  • 膽道蛔蟲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癥,以30歲以下的青少年較多。膽道蛔蟲需要與上腹部其他急腹癥進行鑒別,如胃痙攣、急性胃炎、胰腺炎、膽石癥、膽道蛔蟲和膽石癥并存,有時很難識別。因此,當診斷不明確時,西醫(yī)鎮(zhèn)痛解痙,掩蓋癥狀,延誤診斷;中藥因煎藥費時,嘔......
  • 現代名醫(yī)施金墨先生從醫(yī)60多年,博覽醫(yī)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尋找。他學習嚴謹,醫(yī)理透徹,臨床經驗豐富,療效顯著,尤其是善用對藥?,F總結施老治療失眠的經驗,介紹如下:辨證施治分九法。施老將臨床上看到的失眠分為四種情況:睡眠不能;睡眠時間短,醒來......
  • 膽石癥是一種由膽汁沉積、膽道感染、膽道蛔蟲病或膽固醇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見病和常見病。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中國膽石癥的自然人口發(fā)病率約為7.8%。據報道,膽結石與膽癌的發(fā)生有很強的相關性。隨著膽結石數量的增加,膽結石的風險也在增......
  • 組成 柴胡10克,瓜蔞根12克,當歸9克,紅花6克,甘草6克,穿山甲(炮)10克,大黃(酒浸)3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0克。功效 活血祛瘀,通絡散結。主治 跌仆損傷,瘀血留于脅下,痛不可忍者,亦可用治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