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金匱要略》卷上: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處方

    麻黃(去節(jié))7克(湯泡)甘草14克(炙)薏苡仁7克 杏仁3克(去皮、尖,炒)

    制法

    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

    解表祛濕。治風濕在表,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煮至180毫升,去滓韞服。有微汗,避風。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金匱》卷上: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別名

    薏苡麻黃湯、杏仁薏苡湯、薏苡仁湯、麻黃杏仁薏苡仁湯、麻黃杏仁甘草薏苡湯、麻杏薏苡甘草湯、麻黃杏子薏苡甘草湯、麻杏苡甘湯

    處方

    麻黃(去節(jié))半兩(湯泡),甘草1兩(炙),薏苡仁半兩,杏仁10個(去皮尖,炒)。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發(fā)汗解表,祛風利濕。主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風濕,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所劇者。風濕性蕁麻疹,癥見日晡所加劇者。

    臨床應用

    1.多發(fā)性疣:唐某某,男,戰(zhàn)士。雙手背、前臂有百數個贅生物,診為多發(fā)性疣。曾用維生素B12加普魯卡因局部封閉治療無效,改用上方,服9劑后,贅生物開始剝落而愈。

    2.風濕性感冒:李某,男,36歲,工人,1975年因汗出風吹,以致汗郁皮下成濕,濕郁化熱,今發(fā)熱已十余日不解,每日下午熱勢增重,全身痛重。伴有咽痛而紅腫,咳嗽痰白而粘稠,無汗,自用辛涼解表藥,更增惡寒,舌苔白膩,脈濡緩略浮,遂議為風濕性感冒病,因風濕郁閉,濕阻氣機,氣機不暢而出現各癥,勸其試服麻杏薏甘湯。麻黃、杏仁各10g,薏苡仁30g,甘草7g,更加秦艽10g,波蔻7g,僅服一劑,果然熱退身安;咽已不痛,咳嗽亦舒,勸其更服二劑,以鞏固療效。

    用法用量

    薏苡麻黃湯(《外臺》卷十九引《古今錄驗》、杏仁薏苡湯(《傷寒總病論》卷三)、薏苡仁湯(《全生指迷方》卷二)、麻黃杏仁薏苡仁湯(《普濟方》卷一一八)、麻黃杏仁甘草薏苡湯(《保命歌括》)、麻杏薏苡甘草湯(《證治寶鑒》卷十二)、麻黃杏子薏苡甘草湯(《醫(yī)鈔類編》卷三)、麻杏苡甘湯(《金匱要略釋義》)。

    注意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各家論述

    《古方新用》:方中麻黃散寒;薏苡除濕;杏仁利氣,助麻黃之力;甘草補中,給薏苡以勝濕之權。

    摘錄《金匱》卷上漢·《金匱要略》: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出處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出自漢·《金匱要略》。本方又名“麻杏苡甘湯”。

    組成

    麻黃半兩(6克)、杏仁1個(6克)、薏苡仁半兩(12克)、甘草一兩(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發(fā)汗解表,祛風除濕。

    主治

    風濕在表,濕郁化熱證,癥見一身盡疼,午后發(fā)熱加劇,脈浮數,舌苔薄膩。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咳嗽、扁平疣及風濕熱等病癥。

    1.咳嗽:以本方結合酮替芬、糖皮質激素吸入劑或β2受體激動劑吸入治療小兒過敏性咳嗽60例。1個療程為2周,2~4個療程后停藥統計療效。療效評定以咳嗽1周內消失,療程結束后隨訪1年無復發(fā)即為治愈。結果:治愈50例;顯效5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33%。(《河北中醫(yī)》2002年第7期)

    2.扁平疣:以本方加大青葉、馬齒莧治療72例。偏肝氣郁結加香附,偏熱加大大青葉、馬齒莧用量,扁平疣發(fā)病時間較長且堅硬者加牡蠣。療程為14日。療效評定以皮疹消退、無新出皮疹為治愈。結果:治愈51例,好轉12例,未愈9例,總有效率87.5%。(《廣西中醫(yī)藥》2001年第6期)

    3.風濕熱:以本方加生石膏、秦艽等治療。每日1劑,早、晚分服。6劑后復診,踝關節(jié)疼痛減輕,又以前方6劑;三診踝關節(jié)疼痛基本消失,復以前方6劑,鞏固療效。(《中醫(yī)學報》2013年第1期)

    方解

    此方即為麻黃湯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變辛溫解表為辛平解表,且劑量上較麻黃湯原方為輕,故發(fā)汗力較弱,以有微汗出為宜。主要適用于汗出當風,或久居潮濕之地所致風濕在表之證。

    方中麻黃疏風散邪,除濕溫經;杏仁宣降肺氣,通調水道,使水濕得以下輸;薏苡仁除濕祛風,兼能運脾化濕,使?jié)駨那瓣幎?;甘草和諸藥、建中州,四藥合用有除風、祛濕、解表、通陽的作用。

    臨床應用以一身盡疼、午后發(fā)熱加重、脈浮帶數為辨證要點。若濕邪偏勝且從熱化,加防己、桑枝、忍冬藤;風邪偏勝,加僵蠶、蟬蛻等。

    現代研究

    臨床報道亦見于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頭痛、哮喘、鼻竇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銀屑病、黃褐斑、濕疹、皮膚瘙癢癥、嗜睡等病癥。

    方歌

    麻黃湯方除桂枝,發(fā)汗解表也不差,再加薏仁祛濕熱,風濕發(fā)熱亦可祛。

    摘錄漢·《金匱要略》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熟石膏1兩,輕粉1兩,黃丹3錢,龍骨3錢,血竭3錢,赤石脂1兩,乳香3錢,沒藥3錢。制法上為極細末。功能主治生肌收口。主瘡證正氣大薄,腐脫肌生,不收斂,硬結紅斑。用法用量摻患處,上蓋薄貼。摘錄《藥奩啟秘》......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哈爾濱方):八寶生肌散處方血竭4錢,乳香3錢,沒藥3錢,龍骨3錢,海螵蛸3錢,兒茶3錢,象皮3錢,寒水石3錢,梅花片5片。制法上為極細末,后入梅片研勻。功能主治生肌收口。主瘡瘍毒氣已盡,新肉不生,久不斂口。用法用量撤......
  • 《中藥成方配本》:八寶眼藥處方珠粉3克 西牛黃0.9克 麝香0.9克 冰片4.5克 珊瑚1.5克 瑪瑙1.5克 熊膽1.8克 青魚膽2只 制甘石15克 海螵蛸2.1克 黃連6克 荸薺粉7.5克 蕤仁霜3克制法將黃連煎去滓,化熊膽,青魚膽拌入......
  • 處方芡實 薏仁米 白扁豆 蓮肉 山藥 紅棗桂圓 百合各6克 大米150克功能主治健脾胃,補氣益腎,養(yǎng)血安神。適用于失眠以及體虛乏力虛腫、泄瀉、口渴、咳嗽少痰等。用法用量分頓調糖食用,連吃數日。摘錄《民間方》......
  • 《療證匯要》卷一:八寶紅靈丹別名絳雷(《隨息居霍亂論》卷四)、八寶紅靈散(《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紅靈丹(《濕溫時疫治療法》)。處方朱砂30克(水飛)明雄黃18克 真麝香9克 冰片9克 硼砂18克 礞石12克 牙硝7.5克 小真金箔50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