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旱蓮膏

    《古今醫(yī)鑒》卷九:旱蓮膏處方

    旱蓮草8千克(在六月下半月,七月上半月采,不許水洗,扭干取汁,曬五日,不住手?jǐn)囈晃鐣r(shí))真生姜汁500克 蜜500克(和汁同前曬)

    制法

    攪至數(shù)日,似稀糖成膏,瓷碗收藏。

    功能主治

    烏須黑發(fā)。治須發(fā)早白。

    用法用量

    每日空腹時(shí),用無灰好酒酌量,加藥10毫升服。午后又一服。至二十一日,將白須發(fā)拔去,即長(zhǎng)出黑須發(fā)。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九方出《針灸資生經(jīng)》卷三,名見《衛(wèi)生鴻寶》卷一:旱蓮膏處方

    旱蓮草(捶碎)。

    功能主治

    瘧疾。

    用法用量

    《本草綱目》本方用法:上藥捶爛,男左女右,置寸口上。

    摘錄方出《針灸資生經(jīng)》卷三,名見《衛(wèi)生鴻寶》卷一《醫(yī)燈續(xù)焰》卷十八:旱蓮膏處方

    旱蓮草。

    制法

    用泉水煮汁熬膏。

    功能主治

    黑發(fā),益腎陰。主

    用法用量

    日服外,即以膏揩之。

    摘錄《醫(yī)燈續(xù)焰》卷十八《惠直堂方》卷一:旱蓮膏處方

    旱蓮草20斤。

    制法

    搗汁濾過,沙鍋內(nèi)熬成膏,入蜜少許收貯。

    功能主治

    烏須黑發(fā),益腎,止吐血瀉血,通小腸,明目固齒,滋陰補(bǔ)血。主痔病,血痢。

    用法用量

    早、晚水、酒任下2-3錢。

    虛寒者,加生姜汁少許同煮。

    摘錄《惠直堂方》卷一《古今醫(yī)鑒》卷九引馬翰林方:旱蓮膏處方

    旱蓮草16斤(在6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采,不用水洗)。

    制法

    上藥扭干取汁,對(duì)日曬過5日,不住手?jǐn)囈晃鐣r(shí),方加真生姜汁1斤,蜜1斤,和汁同前曬,攪至數(shù)日。似稀糖成膏、瓷碗收藏。

    功能主治

    烏須黑發(fā)。主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用無灰好酒1鐘、藥1匙服,午后又1服。至21日,將白須發(fā)拔去,即長(zhǎng)出黑須發(fā)。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九引馬翰林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陳皮8分,半夏(姜制)8分,茯苓8分,甘草3分,白術(shù)(土炒)2錢,藿香1錢,黃連(土炒)2錢,黃芩(土炒)1錢,山梔子(姜汁炒)2錢,砂仁3分。制法上銼1劑。功能主治嘔吐不止,飲食不下。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長(zhǎng)流水和膠泥澄清水2鐘,煎至1......
  • 處方丁香2錢,木香2錢,檳榔3錢,川楝子3錢,錫灰3錢,干漆3錢,巴霜1錢。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如芡實(shí)大。功能主治小兒疳蠱,蟲出形如馬尾,或如絲發(fā),多出于頭項(xiàng)腹背之間,黃白赤者。用法用量每服1丸,湯化下。摘錄《幼科指掌》卷四......
  • 《仙拈集》卷三:保產(chǎn)萬全湯處方歸身1錢半,川芎1錢半,菟絲1錢半,白芍1錢,貝母1錢,黃耆8分,荊芥穗8分,蘄艾7分,厚樸7分,羌活5分,生甘草5分。功能主治未產(chǎn)者能安,臨產(chǎn)者能催。主胎前不拘月數(shù),偶傷胎氣,腰疼腹痛或血下勢(shì)欲小產(chǎn);交骨不開......
  • 處方當(dāng)歸(酒洗)1錢,南芎1錢,白芍(酒炒)1錢,熟地1錢,白術(shù)(去蘆,炒)1錢,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8分,干姜(炒黑)5分,益母草1錢,香附米(炒)1錢,甘草(炙)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損諸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
  • 處方當(dāng)歸(酒洗)1兩5錢,真川芎1兩3錢,川羌活5錢,真蘄艾7錢,荊芥穗8分,黃耆8錢,白芍藥1兩3錢(炒,如冬月只用1兩),川貝母1兩,紫厚樸7錢(姜汁拌炒),枳殼6錢(麩炒),菟絲子1兩4錢(水洗凈),益母草1兩5錢(忌見鐵),甘草5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