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麻黃梔子湯

    《圣濟總錄》卷六十一:麻黃梔子湯處方

    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梔子仁7枚,甘草(炙)3分。

    制法

    上各銼細。

    功能主治

    陰黃。病人寒熱并十指疼痛,鼻中煤生。

    用法用量

    用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后分2次溫服。服藥前宜先烙上脘穴,更灸20壯,次烙氣海、下廉、內(nèi)乳等穴,不愈,灸氣海、天窗100壯。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一《圣濟總錄》卷三十一:麻黃梔子湯處方

    麻黃(去節(jié))1兩,山梔子仁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雄鼠糞(炒)3-7粒。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愈后,因飲食動作致勞復(fù)如初。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蔥白5寸,豉100粒,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良久,吃蔥豉粥,衣被蓋覆取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一《麻癥集成》卷三:麻黃梔子湯處方

    麻黃、黃芩、石膏、連翹、蟬蛻、黑梔、川連、紅花、力子、甘草。

    功能主治

    麻疹標閉,火毒內(nèi)郁,煩躁,或出或不出。

    用法用量

    便結(jié),加大黃。

    摘錄《麻癥集成》卷三
更多中藥材
  • 《溫病條辨》卷三:安腎湯處方鹿茸3錢,葫蘆巴3錢,補骨脂3錢,韭子1錢,大茴香2錢,附子2錢,茅術(shù)2錢,茯苓3錢,菟絲子3錢。功能主治濕久脾陽消乏,腎陽亦憊者。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名“安腎丸”(見原書同卷)。大便溏者,加赤石脂。各家論述凡......
  • 《吳鞠通醫(yī)案》卷三:安胃丸處方姜半夏8錢,川椒炭6錢,廣皮5錢,云苓塊6錢,烏梅肉4錢,生姜5錢。功能主治嘔吐不食已久,六脈弦細而弱。用法用量甘瀾水8茶杯,煮成3杯。分3次服。摘錄《吳鞠通醫(yī)案》卷三《衛(wèi)生寶鑒》卷五:安胃丸處方白術(shù)5錢,干姜......
  • 處方陳皮、黃連、半夏、當歸、貝母、枳實、麥冬、甘草、白術(shù)、白茯、蘇梗、覆花、枇杷葉。功能主治胸膈有痰不寬,嘔吐,如有礙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竹茹1團,水煎,食遠服。摘錄《何氏濟生論》卷五......
  • 處方山楂1錢5分,檳榔1錢5分,草果1錢5分,藿香1錢5分,白豆蔻1錢5分,半夏(姜礬制)1錢,南星(泡過)1錢,厚樸1錢,蘇梗1錢。功能主治飲食過多,一時不能g化,胃窄不能容,又挾寒邪于內(nèi),而致嘔吐者。用法用量加生姜10片,水煎服。摘錄《......
  • 處方凈蒼術(shù)2兩(用生姜2兩,切作片子,一同搗爛,炒黃色),厚樸(去粗皮,同前治),小棗兒24個(去核,焙干),白術(shù)(去蘆)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廣術(shù)(煨,銼)半兩,青皮(去白)半兩,木香半兩,藿香葉半兩,澤瀉半兩,縮砂仁半兩,檳榔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