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樹頭發(fā)

    《全國中草藥匯編》:樹頭發(fā)拼音注音Shù Tóu Fɑ別名

    黑龍須、銀頭發(fā)

    來源

    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珊瑚菌科龍須菌屬植物黑龍須菌Pterula umbrinella Bres.,以菌絲體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

    苦、澀,涼。

    注意

    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止咳止痛,接骨消腫。用于肺結(jié)核;外用治骨折。

    用法用量

    0.5~1錢;外用適量,研粉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樹頭發(fā)拼音注音Shù Tóu Fɑ別名

    銀頭發(fā)

    出處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為珊瑚菌科植物黑龍須全草。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區(qū),附生于黃櫟樹皮裂縫中或懸掛在枯樹枝上。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物體細(xì)絲狀,黑色。擔(dān)子果叢生,質(zhì)韌,基部細(xì)圓柱形,向上漸細(xì),分枝極多,小枝細(xì)長線形,干后象人頭發(fā)狀。擔(dān)子上有2~4個小柄。孢子無色,光滑。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接筋,接骨,潤肺止咳,補氣。治骨折,肺結(jié)核。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包敷。內(nèi)服:研末,0.5~1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樹頭發(fā)拼音注音Shù Tóu Fɑ別名

    銀頭發(fā)、黑龍須、黑龍須菌、黑頭發(fā)

    英文名Clavaria出處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珊瑚菌科真菌鉆頂羽瑚菌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ula umbrinella Bres.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山區(qū),附生于黃櫟樹皮裂縫中或懸掛在柏樹枝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子實體叢生或簇生。軟革質(zhì),黑色,基部細(xì)圓柱形,叢生或離生,向上漸細(xì)并立即分枝,雙叉狀分枝,分枝極多,小枝細(xì)長線形,頂端鉆形,光滑,干后似人的頭發(fā)。擔(dān)子上有2-4個小柄。孢子擬紋錘形至近船形,光滑,無色,(12-16)μm×(6-7)μm。

    歸經(jīng)

    肺;肝經(jīng)

    性味

    苦;涼;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消腫止痛;止咳;續(xù)筋接骨。主骨折;跌撲腫痛;肺結(jié)核咳嗽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Nán Mù別名美人柴、粘柴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刨花潤楠的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hilus pauhoi Kanehira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用寬刨刀刨成寬約4cm的薄片,曬干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土壤......
  • 拼音注音Bái Lǎn Gēn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根。功能主治清咽,解毒,利關(guān)節(jié)。治咽喉腫痛,腳氣,筋骨疼痛。①《嶺南采藥錄》:“治腳氣,白濁?!阿凇度荼静荨罚骸爸侮P(guān)節(jié)風(fēng)濕?!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含......
  • 拼音注音Bái Lánɡ Pí別名色告白、榔皮樹。來源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絨毛蘋婆的樹膠。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rculia villosa Roxb.[Sterculia lantsangensis Hu]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檀拼音注音Bái Tán別名野蕎面根、大攆藥、地胡椒、烏子樹來源山礬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臺灣、云南。性味苦、澀,微寒。功能主......
  • 拼音注音Bái Tán Gēn別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藥資源名錄》)。出處《浙江中藥資源名錄》來源為山礬科植物白檀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分布于華北、華中及華南各地。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喬木。嫩枝和葉背通常疏生白色毛。葉紙質(zhì),卵狀橢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