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爐甘果

    拼音注音Lú Gān Guǒ別名

    羅庚梅、角刺。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風子科植物大葉刺籬木的幼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lacourtia rukam Zoll.et Moritz.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未成熟果實,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大葉刺籬木 喬木,高5-15m。幼枝被短柔毛,皮孔圓形,明顯。葉互生;葉柄長6-8mm;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側脈5-12對,下面明顯,小脈平行??偁罨ㄐ蛞干?,長4-10mm,被短柔毛,花少數;花淡黃綠色,無花瓣;萼片4-5,長約1.5mm,兩面均被柔毛;雄花有雄蕊約25,插生在肉質的花盤內,花盤8裂;雌花花盤肉質,8裂,子房圓球形,有不完全的6室,每側膜胎座上有胚珠2顆,花柱6枚,分離,漿果圓球形,直徑1-2cm,先端有宿存花柱。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8-11月。

    功能主治

    止瀉痢。主腹瀉;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搗汁。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ǎi Jiě Ténɡ別名金線風、涼粉藤、寄山龍、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鎖匙、獨腳烏柏。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粉葉輪環(huán)藤的根或藤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clea hypoglauca(Schauer)Diels采收和儲......
  •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別名白金果欖、山總管、百解薯。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香港馬兜鈴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洗凈,切片,曬干。生......
  •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別名神仙對坐草、石上蜈蚣、飛天蜈蚣、百足草、鐵斑鳩、巴巖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雞尾、細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
  • 《中國藥典》: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別名百條根、百部草、鬧虱藥、藥虱藥英文名RADIX STEMONAE來源本品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 《中藥大辭典》:百部還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別名還魂草(《廣西中藥志》),狗笠耳(《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廣西中藥志》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原形態(tài)蔓生草本,全株有腥味,光滑無毛。莖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