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玉簪葉

    拼音注音Yù Zān Yè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全草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玉簪花"條。

    性味

    《綱目》:"甘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

    治癰腫,疔瘡,蛇蟲傷。

    ①《綱目》:"蛇虺螫傷,搗汁和酒撮,以渣敷之。中心留孔泄氣。"

    ②《中國藥植圖鑒》:"全草外敷,治乳癰疔瘡,頑固性潰瘍。"

    ③江西《草藥手冊》:"全草治吐血,解斑蝥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用1~3錢;或搗汁和酒服。外用:搗敷或搗汁滴耳。

    復方

    ①治乳腺炎:玉簪全草一兩,菠菜二兩。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②治乳癰,瘡毒,蛇咬:玉簪鮮草洗凈,搗爛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藥》)

    ③治耳內(nèi)流膿:玉簪鮮草洗凈,搗汁滴耳。(《上海常用中草藥》)

    ④治頑固性潰瘍:鮮玉簪葉,洗凈后用米湯或開水泡軟,貼患處,日換二、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徑20~40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有不規(guī)則鋸齒,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下面淡綠色,主脈掌狀,側(cè)脈羽狀,......
  • 《中國藥典》: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干,除去果殼,收集種子。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
  • 《中藥大辭典》:蓖麻根拼音注音Bì Má Gēn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化學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性味《福建中草藥》:“淡,微溫?!肮δ苤?.....
  • 《中國藥典》:蓖麻油拼音注音Bì Má Yóu英文名OLEUM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成熟種子經(jīng)榨取并精制得到的脂肪油。性狀本品為幾乎無色或微帶黃色的澄清黏稠液體;氣微;味淡而后微辛。本......
  • 拼音注音Bì Má Cán別名木薯蠶來源藥材基源:為天蠶蛾科動物蓖麻蠶的幼蟲或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Donovan)采收和儲藏:將幼蟲置沸水中略燙,取出拌以草木灰,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