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靈砂

    拼音注音Línɡ Shā別名

    二氣砂、神砂、平口砂、馬牙砂、人造朱砂

    出處

    靈砂,宋代唐慎微首先將其著錄于《證類本草》,據(jù)所載煉制方法:“用水銀一兩,硫黃六銖,細研,先炒作青砂頭,后入水火既濟爐,抽之如束針紋者,成就也?!逼浜铣晌锛礊榱蚧?,也就是人造朱砂。早在《本經(jīng)》就有“水銀……溶化還復為丹”的記載,已認識到朱砂分解反應的可逆性。后世煉丹家在此基礎上逐漸掌握了朱砂的分解與合成技術,從而煉成靈砂,隋代青霞子即是其中之一,并以之應用于醫(yī)療。本品

    來源

    藥材基源:為以水銀和硫黃為原料,經(jīng)人工加熱升華而制成的硫化汞(Hg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生境分布

    靈砂主產(chǎn)黑龍江、廣東、貴州、四川。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為針柱狀集合體,呈扁平塊狀,完整者呈盆狀,上表面平坦,底面圓滑,或一面平坦另面粗糙,有小孔;側(cè)面結(jié)晶呈直立針柱狀,似柵狀排列。紅色、暗紅色或紫紅色;條痕紅色,不透明;晶面金剛光澤。體重,質(zhì)脆而軟,易碎。無嗅,味淡。以色紅、鮮艷、體重者為佳。

    顯微鑒別 反射偏光鏡下:灰色、微黃色。內(nèi)反射亮紅色。偏光顏色常被內(nèi)反射掩蓋。反射率27%(伏黃)。斜交解理明顯,相當強的非均質(zhì)性。

    透射偏光鏡下:為紅色,透明。具多色性:Ne橙紅-紅色,No 暗紅色。平行消光。一軸晶。正旋旋旋旋光性。

    品質(zhì)標志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規(guī)定:本品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8.0%。

    (2)雜質(zhì)含量限制 鐵: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規(guī)定的方法檢查與標準溶液4ml制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深(0.1%)。

    硫黃或汞球: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規(guī)定的方法檢查,不得有汞球,亦不得有硫黃球。

    化學成分

    主要含硫化汞(HgS)。

    炮制

    取水銀120g,硫黃30g。將鐵鍋放在火爐上或電爐上,先傾入硫黃,至熔化時再傾入水銀攪拌,使其粘合。如有焰起,以醋噴之,待不見水銀顆粒時,取出置乳缽內(nèi)研細,然后倒在用耐火材料制成的砂罐內(nèi),蓋以瓷碗,用粘土或石膏封固裂縫。再置爐火上燒煉,火力要均勻,瓷碗底中要注滿水,水干再注入熱水,以水干12次為度。將砂罐取下置鐵架上,待冷后揭開瓷碗,將升華物刮下研末,即為靈砂。

    鑒別

    (1)取本品粉末,用鹽酸濕潤后,在光潔的銅片上摩擦,銅片表面顯銀白色光澤。加熱烘烤后,銀白色即消失。(檢查汞鹽)(2)取本品粉末2g,加鹽酸與硝酸(3:1)的混合液2ml,使溶解,蒸干,加水2ml使溶解,濾過,濾液顯汞鹽與硫酸鹽的鑒別反應。參見“朱砂”條。

    (3)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 3.61(1),3.38(2),2.88(>10),2.38(1)。朱砂衍射與此同,都由較純凈的三方晶系HgS(辰砂)組成。

    歸經(jīng)

    心;胃經(jīng)

    性味

    甘;溫;有毒

    注意

    不宜久服,不能過量。虛證者慎服。孕婦禁服。入藥忌用火煅。

    1.《證類本草》:“惡磁石,畏咸水?!?.《局方》:“忌豬羊血、綠豆粉、冷滑之物?!?.《綱目》:“不可久服?!?.《本草經(jīng)疏》:“凡胃虛嘔吐,傷暑霍亂,肺熱生痰,病屬于虛,非關驟發(fā)者,咸在所忌。”

    功能主治

    祛痰;降逆;安神;定驚。主頭暈吐逆;反胃;小兒驚吐噎膈;心腹冷痛;心悸;怔忡;失眠;遺精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0.3-1g,每日1次;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論靈砂之墜陽交陰,鎮(zhèn)攝精神作用:1.李時珍:靈砂“升降陰陽,既濟水火,為扶危拯急之神丹,但不可久服耳。蘇東坡言,此藥治久患反胃,及一切吐逆,小兒驚吐,其效如神,有配合陰陽之妙故也。時珍常以陰陽水送之尤妙?!?《綱目》)2.繆希雍:“靈砂雖稱水火既濟,陰陽配合,然而硫汞有毒,性亦下墜,止可惜其墜陽交陰,卻病于一時,安能資其養(yǎng)神益氣,通靈于平日哉。”(《本草經(jīng)疏》)3.黃宮繡:“蓋水銀性秉最陰,硫黃性秉純陽,同此煎熬,合為一氣,則火與水交,水與火合,而無亢騰飛越之弊矣。故凡陽邪上浮,下不交而至虛煩狂躁、寤寐不安、精神恍惚者,用此墜陽交陰,則精神鎮(zhèn)攝,而諸病悉去?!?《本草求真》)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別名紅三百棒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間。分布于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宿根直立草本,高約15厘米。根長圓錐形?;~有長柄,淡綠色微帶紅暈,葉片闊心形......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九股牛別名牛角七、蜜油參來源五加科楤木屬植物叢林楤木Aralia dumetorum Hand.-Mazz.,以根入藥。秋冬采集,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辛、微甘,平。功能主治托毒外出,補中益氣。用于淋巴腺炎,癤,癰,慢性化......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乳菇別名辣味乳菇、蘑菇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L. ex Fr.) Gray,以子實體入藥。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內(nèi)地上。分布于河北、陜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四川......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別名山蘿卜出處本品始載于《滇南本草》,云:“白云瓜,味甘甜,無毒。生金沙江邊有水處。梗甚硬。綠青淡黑葉。開紫花。根下結(jié)瓜,生食令人不饑?!皳?jù)《滇南本草》整理組考訂,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rremiayunnanensis(Church.et Gagnep.)R.c.fang采收和儲藏:夏季采葉,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藍花土瓜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