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安胃丸

    《吳鞠通醫(yī)案》卷三:安胃丸處方

    姜半夏8錢,川椒炭6錢,廣皮5錢,云苓塊6錢,烏梅肉4錢,生姜5錢。

    功能主治

    嘔吐不食已久,六脈弦細而弱。

    用法用量

    甘瀾水8茶杯,煮成3杯。分3次服。

    摘錄《吳鞠通醫(yī)案》卷三《衛(wèi)生寶鑒》卷五:安胃丸處方

    白術(shù)5錢,干姜(炮)3錢,大麥糵(炒)5錢,陳皮3錢,青皮2錢,白茯苓(去皮)2錢,縮砂2錢,木香1錢半。

    制法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中補氣,安胃進食。主寒邪傷胃。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遠以溫水送下。

    注意

    忌冷物。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五《衛(wèi)生總微》卷五:安胃丸處方

    好青州白丸子30粒,好金液丹30粒,全蝎1枚(去刺),麝香少許。

    制法

    上為細末,以糯米飯和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fēng),吐瀉不止,危不可治。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煎蘿卜糯米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五《雞峰》卷十二:安胃丸處方

    神曲1兩,當(dāng)歸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干姜1兩。

    制法

    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腸胃虛弱,內(nèi)挾寒濕,邪正相攻,腹中疼痛,大便水谷不消,或冷熱客搏,便下赤白,后重頻滑,無復(fù)節(jié)度,虛困無力,肌體羸瘦,下利既久,脾胃增虛,嘔噦腸鳴,全減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以粟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二《雞峰》卷十二:安胃丸處方

    人參1分,白術(shù)1分,茯苓1分,木香1分,檳榔1個,枇杷葉1兩,藿香1兩,半夏曲1兩,黃橘皮1兩,甘草1分,丁香1分,肉豆蔻2個。

    制法

    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嘔逆惡心,腹脅膨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適量。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據(jù)報道,用本法治療雞眼30余例,未見復(fù)發(fā)。用法用量敷于患部。用藥前先洗凈患處,剪(削)去雞眼的角化組織,呈一凹面,放入半夏末,外貼膠布。經(jīng)5~7天,雞眼壞死脫落,生出新肉芽組織,再過數(shù)日即可痊愈。摘錄《外治方......
  • 處方羚羊角(銼細末)錢半,薄荷錢半,羌活錢半,半夏(炙)錢半,白菊花5錢,川烏(炮)5錢,川芎5錢,防風(fēng)5錢,車前子5錢,細辛2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痰濕攻傷,綠風(fēng)內(nèi)障。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3片,水2鐘,煎1鐘,去滓服,或荊芥湯下。摘......
  • 處方半夏1升(湯洗),母姜1斤,橘皮1斤,白術(shù)8兩,桂心4兩(一方有桑白皮1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虛寒喘鳴多飲,逆氣嘔吐。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溫3服。注意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摘錄《外臺》卷十引《刪繁方》......
  • 處方半夏1兩(搗羅為末),鯸鮧魚脂2兩(煎了者)。制法上藥1處調(diào)如膏。功能主治鼠瘺。用法用量旋取敷瘡上。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 處方蒼術(shù)2錢,白術(shù)1錢半,半夏1錢,南星1錢,酒黃芩1錢,香附1錢,陳皮5分,赤苓5分,威靈仙3分,甘草2分。功能主治痰飲臂痛不能舉。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錄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見《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