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扇子七

    《全國中草藥匯編》:扇子七拼音注音Shàn Zi Qī別名

    扇子還陽、陰陽扇、雙扇蘭、大對月草、菊花雙葉草、一把傘、連子七

    來源

    蘭科杓蘭屬植物扇脈杓蘭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以根狀莖帶根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洗凈曬干或用米泔水漂后,曬干,用酒炒后用。

    性味

    辛,平。有毒。

    功能主治

    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風(fēng)鎮(zhèn)痛,截瘧。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疼痛,間日瘧;外用治皮膚搔癢。

    用法用量

    每用5分,研粉冷開水吞服,或泡酒服。外用適量,全草煎水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扇子七拼音注音Shàn Zi Qī別名

    老虎七(《黃山植物的研究》)。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蘭科植物扇脈杓蘭帶根全草。夏、秋采挖,洗凈,曬干,或以米泔水漂洗后再酒炒后使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分布陜西、四川、湖北及華南各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匍生,節(jié)上簇生須根。莖單一,高20~40厘米,被長柔毛,基部有少數(shù)鞘狀葉。葉2枚,生莖端,略成對生狀,扇形至扇狀四角形,前緣波狀,長可達16厘米,寬22厘米,脈扇狀?;ù笮危瑔紊诨üm敹?;花梗由葉腋間抽出,長10~15厘米;花瓣開張,淡黃綠色,唇瓣特大,成囊狀,有紫斑。蒴果具喙,長約5厘米,被柔毛。種子細微,多數(shù)。花期5月。

    性味

    澀辛,平,有毒。

    注意

    內(nèi)服本品后,半日內(nèi)禁忌熱酒、熱飯。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解毒,理氣鎮(zhèn)痛,調(diào)經(jīng)活血,截瘧。治皮膚瘙癢癥,無名腫毒,間日瘧,月經(jīng)不調(diào),勞傷。

    復(fù)方

    ①治皮膚瘙癢癥:扇子七全草煎水洗。

    ②治無名腫毒:扇子七全草搗爛,用醋調(diào)敷患處。

    ③治間日瘧:扇子七根五分。研粉,發(fā)瘧前一小時冷開水送下。(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扇子七拼音注音Shàn Zi Qī別名

    半邊蓮、陰陽扇、腎葉蘭、老虎蘭、扇子還陽、半邊扇、對葉扇、鐵骨傘、荷葉七、扇子草、半邊傘、二郎傘

    英文名Herb of Japanese Ladyslipper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扇脈杓蘭的根或帶根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灌叢及竹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扇脈杓蘭,陸生植物,高35-55cm。根莖橫走。莖和花葶均被褐色長柔毛,但前者較密。葉通常2枚,近對生,極少3枚互生,葉片鈍波狀,基部寬楔形,具扇形脈?;ò~狀,菱形或?qū)捖褷钆樞危吘壘呒毦壝?;花單生,直?-7cm,綠黃色、白色,具紫色斑點;中萼片近橢圓形,長5cm;合萼片卵狀披針形,稍較寬,先端具2小齒;花瓣斜披針形或半卵形,長4cm,內(nèi)面基部有毛;唇瓣長達4.5cm,基部收狹而具短爪,囊內(nèi)基部具長柔毛;退化雄蕊寬橢圓形,長達10mm,寬約8mm,基部具耳;子房條形,密被長柔毛?;ㄆ?月。

    歸經(jīng)

    肺;肝;腎經(jīng)

    性味

    微苦;平;有毒

    注意

    內(nèi)服本品后,半日內(nèi)禁忌熱酒、熱飯。

    功能主治

    理氣活血;截瘧;解毒。主勞傷腰痛;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間日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研粉,0.9-1.5g。外用:適量,搗爛,醋調(diào);或煎水洗;或泡酒擦。

    復(fù)方

    ①治皮膚瘙癢癥: 扇子七全草煎水洗。②治無名腫毒: 扇子七全草搗爛,用醋調(diào)敷患處。③治間日瘧: 扇子七根五分。研粉,發(fā)瘧前一小時冷開水送下。(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àn Zhū ěr Yè Tái別名列胞耳葉苔、地蓬草、樹青苔來源藥材基源:為耳葉苔科植物串珠耳葉苔的植物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rullania tamarisci(L.)Dum.subsp.moniliata(Reinw......
  • 拼音注音Chuàn Línɡ別名萬年、小羊芋。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塊節(jié)風(fēng)仙花莖基部膨大的節(jié)。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atiens pinfanens Hook.f.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取下基部莖節(jié)的膨大部分,洗凈,鮮用或曬干。生......
  • 拼音注音Chuàn Línɡ Cǎo別名毛尖茶、野洋芋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串鈴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lomis mongolica Turcz.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凈,切段曬干。秋后花萎謝后挖根,洗凈,切片......
  • 《中藥大辭典》:側(cè)子拼音注音Cè Zǐ別名即子(《本經(jīng)》),荝子(《說文》),荝(《太平御覽》)。出處《雷公炮炙論》來源為毛莨科植物烏頭子根之小者。性味辛,熱,有毒。①《吳普本草》:“神農(nóng)、岐伯:有大毒。“②《別錄》:“味辛,大熱,有大毒。......
  • 《中國藥典》:側(cè)柏葉拼音注音Cè Bǎi Yè別名扁柏、香柏、柏樹、柏子樹英文名CACUMEN PLATYCLADI來源本品為柏科植物側(cè)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 的干燥枝梢及葉。多在夏、秋二季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