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盤木

    拼音注音Xiǎo Pán Mù別名

    海南柑、枸骨樹。

    英文名Haina Microdesmis出處

    始載于《海南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小盤木的嫩枝及樹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crodesmis casearifolia Planch.[M.casearifolia Planch.f.sinensis Pax]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或山坡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小盤木 喬木或灌木,高3-8cm。分枝細長而直,幼枝細長而直,幼時密被柔毛,后無毛。葉互生;葉柄長3-6mm;葉片革質(zhì),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6-16cm,寬2.5-5cm,邊緣具鈍齒,兩面無毛?;ǘ鄶?shù)簇生于葉腋;單性,雌雄異株;花柄長2-3mm;雄花萼片5,外面被柔毛,花瓣5,橢圓形,兩面均被毛,內(nèi)面較稀少,雄蕊10,2輪,外輪5枚與花瓣互生,退化子房圓柱狀;雌花花萼與雄花同,子房2室,球形,無毛,花柱2,2深裂。核果球形,直徑約5mm,粗糙,熟時紅色,干后呈黑色,外果皮肉質(zhì);種子2顆?;ü?-9月。

    歸經(jīng)

    胃經(jīng)

    性味

    味酸;澀;性涼;小毒

    功能主治

    散瘀消腫;止痛。主頑癬;樹汁治齒痛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取汁涂。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樹汁入藥,用于齒痹。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櫟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上帶有蟲癭的總苞。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原形態(tài)白櫟,又名:金剛櫟,白反櫟、栭櫟、柞子柴、白斗、櫪柴、白柴蒲樹。落......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桂拼音注音Bái Guì別名三股筋、滇新樟來源樟科白桂Neocinnamomum yunnanense H. Liou,以樹皮、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澀、辛,平。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治感冒,月經(jīng)不調(diào),寒性胃痛,腹脹......
  • 拼音注音Bái Guì Mù Gēn別名將軍樹根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锇坠鹉镜母@≈参飫游锏V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
  • 拼音注音Bái Huà Pí別名刻因托斯(維名)。出處《新疆中草藥手冊》來源為樺木科植物疣枝樺的樹皮。采伐樹木時剝皮,曬干,生用或炒炭用。生境分布生于河灘、山谷或針葉林緣。分布新疆北部。原形態(tài)疣枝樺,又名:疣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由數(shù)層......
  • 《中藥大辭典》:白梅拼音注音Bái Méi別名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經(jīng)鹽漬而成。性味酸澀咸,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阿凇毒V目》:“酸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