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櫟蔀

    《中藥大辭典》:白櫟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上帶有蟲癭的總苞。

    生境分布

    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

    原形態(tài)

    白櫟,又名:金剛櫟,白反櫟、栭櫟、柞子柴、白斗、櫪柴、白柴蒲樹。落葉喬木,高達25米。小枝密生灰黃色至灰褐色絨毛。葉互生,革質(zhì),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7~14厘米,寬3~7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有波狀齒,上面被疏星狀毛或近于無毛,下面密生灰色星狀絨毛;葉柄長3~10毫米?;▎涡裕菩弁?;雄花成柔荑花序,長6~7厘米,花被片6,被柔毛;雄蕊6,罕8;雌花單生或2~3朵聚生,子房3室,柱頭3~4。殼斗淺杯狀,高4~8毫米,直徑8~11毫米,氈片卵狀披針形,覆瓦狀排列。堅果圓錐形或長卵形,高約1.2~2.4厘米,直徑0.7~1.1厘米?;ㄆ?月。果期10月。

    化學(xué)成分

    白櫟的殼斗、樹皮均含鞣質(zhì),種子含淀粉30%。

    功能主治

    健脾消積,理氣,清火,明目。治疝氣,疳積,火眼赤痛。

    復(fù)方

    ①治大人疝氣及小兒溲如米泔:白櫟蔀三至五個,煎湯加白糖服。

    ②治小兒疳積:白櫟蔀七至八錢,麥芽二錢,野剛子(烏錢科醉魚草)根四至五錢。水煎,早晚各服一次。忌食酸辣、芥菜、香味食物。

    ③治火眼辦痛:白櫟蔀煎服。(①方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④治頭癤:白櫟果實總苞燒灰存性,研細末,香油調(diào)敷患處。(《溫州地區(qū)藥源普查總結(ji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櫟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別名

    白櫟蒲

    出處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帶有蟲癭的果實、總苞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Quercus fabri Hance

    采收和儲藏:帶蟲癭的果實及總苞,秋季采集,曬干。根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900m以下的丘陵山區(qū)林中,多與麻櫟、楓香等混生,有時成次生矮林。

    資源分布:分布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及華南、西南各地。

    原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達20m?;蜷L成灌木狀。小枝有溝槽,密被灰色或灰褐色絨毛。葉互生;葉柄長3-5mm,被棕黃色絨毛;葉片革質(zh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7-15cm,寬3-8cm,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窄楔形或窄楔形或窄圓形,邊緣具波狀齒或粗鈍齒,上面被疏星狀絨毛或近無毛,下面密生灰色星狀絨毛,側(cè)脈8-12對?;▎涡裕菩弁?;花序軸被絨毛,雄花或葇荑花序,長6-7cm,花被片6,被柔毛;雄蕊6,罕8;雌花序長1-4cm,單生或2-4朵聚生,子房3室,柱頭3-4。殼斗杯形,包圍堅果約1/3,高4-8mm,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排列緊密,在口緣外伸出;堅果長橢圓形,直徑0.7-1.2cm,高1.7-2cm,無毛,果臍略隆起?;ㄆ?月,果期10月。

    性味

    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

    理氣消積;明目解毒。主疳積;疝氣;泄瀉;痢疾;火眼赤痛;瘡癤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21g.外用:適量,煅炭研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血紅拼音注音Cì Xuè Hónɡ別名花葉假杜鵑來源爵床科刺血紅Barleria lupulina Lindl.,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性味辛、苦,溫。注意孕婦忌服。功能主治通經(jīng)活絡(luò),解毒消腫。主治毒蛇咬傷,......
  • 拼音注音Cì Tōnɡ Cǎo別名黨楠、裂葉木通、棁木、擋凹、天羅傘英文名pith of Himalayan Trevesia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刺通草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evesia pal......
  • 拼音注音Cì Lánɡ Guǒ別名老虎刺、銹花針、刺檀香、三顆針來源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假虎刺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issa spinarum L.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沙地灌叢中。資......
  • 拼音注音Cì Zhēn Cǎo別名鬼針草、盲腸草、一包針、粘身草、婆婆針、金盞銀盤、跟人走、鋼叉草來源菊科刺針草屬植物刺針草Bidens bipinnata L.及三葉刺針草B. pilosa L.,以全草入藥。夏季開花時采收,切段,曬干。......
  • 別名掌葉木、七加皮、鴨腳羅傘、空殼洞來源五加科刺鴨腳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Blume) Regel,以根、樹皮、葉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及西南地區(qū)。性味甘、微辛,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散瘀。主治風(fēng)濕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