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桂木根

    拼音注音Bái Guì Mù Gēn別名

    將軍樹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浦参锇坠鹉镜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nensis(Merr.)Jarr.[A.lingnanensis Merr.]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低海拔的溫暖山區(qū)、路旁、林緣或疏林中。

    2.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緣,多栽培。

    資源分布:1.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2.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1.喬木,高達10m,全株有乳汁。樹皮暗紫色,成薄片剝落;小枝被略緊貼的柔毛。單葉互生,2列;葉柄長l-2.2cm,有短毛;托葉線形或狹三角形,長約2mm,被毛,脫落后有疤痕;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7-22cm,寬3一8.5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嫩葉常為羽狀淺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絨毛;例脈7一9對,與細脈交織成網(wǎng)脈在背面突起。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單個腋生,倒卵形或棒狀形,長1.5-2cm,直徑1-1.5cm,總花梗長1-2cm,被淺灰色短柔毛;雄花有花被片4,分離,線形或匙形,長1mm,密被微柔毛;雄蕊1,花絲長橢圓形,花藥橢圓形。聚合果近球形,直徑3-4cm,黃色,干時褐色,被短毛,表面有不明顯、宿存的乳狀突起,萼片近軸部分分離,結(jié)果時約12枚;果柄長3.5-6.5cm,被短柔毛?;ㄆ诖耗┫某?,果期秋季。

    2.桂木與白佳木的區(qū)別在于:葉片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鈍或短漸尖。聚合果直徑達5cm,鮮時紅色,干后褐色,被絨毛;種子10-15顆。

    性味

    甘;淡;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利濕;活血通絡(luò)。主風(fēng)濕痹痛;頭痛;產(chǎn)婦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沙蟲藥拼音注音Bái Shā Chónɡ Yào別名痢藥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香茶菜的全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草坡路旁。分布陜西、廣西、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莖直立,方形,有柔毛。葉對生......
  • 別名活麻草來源蕁麻科蕁麻屬植物裂葉蕁麻Urtica fissa Pritz.,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曬干。性味甘、淡,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用于風(fēng)濕骨痛,小兒吐乳,皮膚濕疹。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或外洗。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拼音注音Bái Lín Cǎo別名接骨風(fēng)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長莖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lea longicaulis Hand.-Mazz.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m......
  • 拼音注音Bái Tàn別名火炭(《千金方》),無紋炭(《圣濟總錄》),木炭(《普濟方》),焊炭(《經(jīng)驗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木炭之堅緊無紋、燒時焰發(fā)白色者。功能主治治腸風(fēng)下血,陰囊濕疹,燙傷?!毒V目》:“誤吞金銀銅鐵在腹,白炭燒紅,急為......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牛尾七別名牛尾七、大巖七來源蓼科白牛尾七Rheum emodi Wall.,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注意3~5錢,水煎服或生吃及泡酒服,亦可搗爛外包患處。功能主治苦、甘,寒。用法用量清熱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熱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