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欄目導航
中醫(yī)古籍
中醫(yī)書籍
中藥材
中醫(yī)藥方
知識雜集
中醫(yī)古籍
圖本小兒科金鑒
圖注本草醫(yī)方合編
圖注脈訣辨真
圖象水黃牛經(jīng)合并大全2卷
太醫(yī)院校注婦人良方大全
太極圖說
中醫(yī)書籍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別名錄》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經(jīng)解》
《本草經(jīng)集注》
《本草蒙筌》
知識雜集
喝中藥后能不能喝酒
經(jīng)期拉肚子是什么原因?怎么緩解?
尿泡沫多是什么原因?
月經(jīng)不規(guī)律怎么回事
月經(jīng)量多是怎么回事
氣血不足的女人有什么癥狀
中醫(yī)藥方子
戒煙方
戒煙膏
戒鴉片煙癮方
戟香散
截驚丸
截毒散
中藥材
橘餅
檵木葉
檵花
檵花葉
檵花根
江南卷柏
查書籍
搜索
《醫(yī)學啟源》
作者:
張元素
朝代:
金
年份:
公元1127-1279年
章節(jié)列表
張序
卷之上
一、天地六位臟象圖(圖缺)
二、手足陰陽
(一)手足三陰三陽
(二)手三陰三陽
(三)足三陰三陽
三、五臟六腑,除心包絡十一經(jīng)脈證法
(一)肝之經(jīng),肝脈本部在于筋,足厥陰,風,乙木也。
(二)膽之經(jīng),足少陽,風,甲木。
(三)心之經(jīng),心脈本部在于血,手少陰君,丁火也。
(四)小腸經(jīng),手太陽,丙火。
(五)脾之經(jīng),脾脈本在肌肉,足太陰,濕,己土。
(六)胃之經(jīng),足陽明,濕,戊土。
(七)心包絡,手厥陰,為母血。
(八)三焦,手少陽,為父氣。
(九)肺之經(jīng),肺(之)脈本部在于皮毛,手太陰,燥,辛金。
(十)大腸經(jīng),手陽〔明〕,燥,庚金。
(十一)腎之經(jīng),命門,腎脈本部〔在〕足少陰,寒,癸水。
(十二)膀胱經(jīng),足太陽,寒,壬水。
四、三才治法
五、三感之病
六、四因之病
七、五郁之病
八、六氣主治要法
九、主治心法
(一)隨證治病用藥
(二)用藥凡例
(三)解利外感
(四)傷寒熱食物
(五)目疾
(六)瀉痢水泄
(七)中風
(八)破傷風
(九)破傷中風法
(十)瘡瘍
(十一)婦人
(十二)小兒
(十三)潮熱
(十四)咳嗽
(十五)五臟補瀉法
卷之中
十、《內(nèi)經(jīng)》主治備要
(一)五運主病
(二)六氣為病
(三)五運病解
(四)六氣病解
風木厥陰,肝膽之氣也。
熱者,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也。
濕者,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
火者,少陽相火之熱,乃心包絡、三焦之氣也。
燥者,陽明燥金,乃肺與大腸之氣也。
寒者,太陽寒水,乃腎與膀胱之氣也。
十一、六氣方治
(一)風
(二)暑熱
(三)濕土
(四)火
(五)燥
(六)寒水
卷之下/十二、〔用藥備旨〕
(一)氣味濃薄寒熱陰陽升降之圖
(二)藥性要旨
(三)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
(四)臟氣法時補瀉法
(五)治法綱要
(六)用藥用方辨
(七)去〔臟腑〕之火
(八)各經(jīng)引用
(九)五味所用
(十)用藥各定分兩
(十一)藥性生熟〔用〕法
(十二)藥用根梢法
(十三)五臟六腑相生相克為夫妻子母
(十四)七神
(十五)制方法
(十六)咀藥味
(十七)藥類法象
味之薄者
氣之濃者
氣之平者
氣之薄者
味之濃者
〔續(xù)添〕
(十八)法象余品
(十九)五行制方生克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