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檵花根

    《中藥大辭典》:檵花根拼音注音Jì Huā Gēn出處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為金縷梅科植物檵花。

    毒性

    家兔口服根的煎劑12~25克/公斤,連續(xù)3天,對BSP潴留率無明顯影響;小鼠腹腔注射半數(shù)致死量為54克/公斤,故煎劑毒性很小。

    藥理作用

    ①對子宮的作用

    根的煎劑對大鼠、小鼠、豚鼠及家兔的離體子宮均有興奮作用,使子宮的擺動、張力增加。給母大鼠口服根煎劑20克/公斤,連續(xù)3周,對由它哺乳之仔鼠的生長發(fā)育、體重并無影響。

    ②對血管的作用

    在離體灌流試驗中,根的煎劑能擴張大鼠后肢血管,并對抗組織胺引起的水腫;此作用可能系由其中所含鞣質(zhì)所致。葉的合劑外用于狗的破裂血管,有止血作用。

    歸經(jīng)

    《閩東本草》:"入肝、胃、大腸、腎四經(jīng)。"

    性味

    《閩東本草》:"性微溫,味苦澀。"

    功能主治

    治咳血,腹痛泄瀉,脫肛,肢節(jié)酸痛,白帶,產(chǎn)后惡露不暢,跌打吐血,齒痛。

    《閩東本草》:"健脾化濕,通經(jīng)活絡(luò)。治骨節(jié)風疼,四肢酸軟,腹痛泄瀉。"

    復(fù)方

    ①治咳血:檵木根四兩,水煎服。(《江西草藥》)

    ②治脫肛:檵木根一兩,豬直腸五寸。燉湯,第一次喝湯;第二次連湯及腸內(nèi)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婦女白帶:檵花根二至三兩。切片,露七個晚上后,入鍋內(nèi)焙干,再用酒炒三次,同未生過蛋的雌雞一只(去腸雜),酌加紅糖燉熟,分兩、三次服(喝湯食肉)。(《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產(chǎn)后惡露不暢:檵花細須根四至五兩。加水煎汁沖黃酒一斤,紅糖六兩,產(chǎn)后第二日起早晚飯前分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⑤治跌打吐血:檵花根或葉,煮豬精肉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齒痛:檵木根一兩,雞、鴨蛋各一枚,煮熟,兌紅糖二兩服。(《湖南藥物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檵花根拼音注音Jì Huā Gēn別名

    檵花根、土降香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Loropetalum出處

    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檵木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ropetalum chinense( R. Br.) Oliv.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塊,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于向陽山坡、路邊、灌木林、丘陵地及郊野溪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中部、南部及西南各地。

    原形態(tài)

    檵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1-4m。樹皮深灰色;嫩枝、新葉、花序、花萼背面和蒴果均被黃色星狀毛。葉互生;葉柄長2-3mm;托葉早落;葉片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6cm,寬0.8-2cm,先端短尖頭,基部鈍,不對稱,全緣?;?-8簇生小枝端,無柄;花萼短,4裂;花瓣4,條形,淡黃白色;雄蕊4,花絲極短,花藥裂瓣內(nèi)鄭,藥隔伸出成刺狀;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極短。木質(zhì)蒴果球形,長約1cm,褐色,先端2裂。種子2,長卵形,長4-5mm?;ㄆ?-5月,果期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根圓柱形、拐狀不規(guī)則彎曲或不規(guī)則分枝狀,長短粗細不一。一般切成塊狀,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具淺縱紋,有圓形的莖痕及支根痕;栓皮易呈片狀剝落而露出棕紅色的皮部。體重,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灰黃色或棕紅色,纖維性。氣微,味淡、微苦澀。

    毒性

    家兔口服根的煎劑12-25g/kg,連續(xù)3天,對BSP潴留串無明顯影響;小鼠腹腔注射半數(shù)致死量為54g/kg,故煎劑毒性很小。

    藥理作用

    1.對子宮的作用:根的煎劑對大鼠、小鼠、豚鼠及家兔的離體子宮均有興奮作用,使子宮的擺動、張力增加。給母大鼠口服根煎劑20g/kg,連續(xù)3周,對由它哺乳之仔鼠的生長發(fā)育、體重并無影響。

    2.對血管的作用:在離體灌流試驗中,根的煎劑能擴張大鼠后肢血管,并對抗組織胺引起的水腫;此作用可能系由其中所含鞣質(zhì)所致。葉的合劑外用于狗的破裂血管,有止血作用。

    歸經(jīng)

    肝;脾;大腸經(jīng)

    性味

    味苦;澀;性微溫

    功能主治

    止血;活血;收斂固澀。主咯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崩漏;產(chǎn)后惡露不盡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跌打損傷;泄瀉;痢疾;白帶脫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敷。

    復(fù)方

    ①治咳血:檵木根四兩,水煎服。(《江西草藥》)②治脫肛:根木根一兩,豬直腸五寸。燉湯,第一次喝湯;第二次連湯內(nèi)服。(江西《草藥手冊》)③治婦女白帶:根花根二至三兩。切片,露七個晚上后,入鍋內(nèi)焙干,再用酒炒三次,同未生過蛋的雌雞一只(去腸雜),酌加紅糖燉熟,分兩、三次服(喝湯食肉)。(《福建民間草藥》)④治產(chǎn)后惡露不暢:檵花細須根四至五兩。加水煎汁沖黃酒一斤,紅糖六兩,產(chǎn)后第二日起早晚飯前分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⑤治跌打吐血:檵花根或葉,煮豬精肉服。(《湖南藥物志》)⑥治齒痛:檵木根一兩,雞、鴨蛋各一枚,煮熟,兌紅糖二兩服。(《湖南藥物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叢枝蓼拼音注音Cónɡ Zhī Liǎo別名水紅辣蓼、辣蓼(《全展選編·傳染病》)。出處《全展選編·內(nèi)科》來源為蓼科植物叢枝蓼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溪邊或陰濕處。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原形態(tài)叢枝蓼,又名:簇蓼。平臥或斜生草本,高3......
  • 拼音注音Cónɡ Máo Rónɡ別名鐵牛入石、竹葉牛奶仔、母豬精、細葉牛奶樹、石榕、奶汁草來源??茀裁臚icus comata Hand.-Mazz.,以根入藥。生境分布福建、廣東、貴州。性味甘、微辛,溫。功能主治祛風行氣,健脾利濕。主......
  • 《中藥大辭典》:叢毛榕根拼音注音Cónɡ Máo Rónɡ Gēn別名鐵牛入石、竹葉牛奶仔、小葉鉆石風、奶汁草(《福建中草藥》)。出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桑科植物叢毛榕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林陰處。分布貴州、廣西、福建、浙江等地。原形態(tài)......
  • 拼音注音Chuàn Zhū ěr Yè Tái別名列胞耳葉苔、地蓬草、樹青苔來源藥材基源:為耳葉苔科植物串珠耳葉苔的植物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rullania tamarisci(L.)Dum.subsp.moniliata(Reinw......
  • 拼音注音Chuàn Línɡ別名萬年、小羊芋。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塊節(jié)風仙花莖基部膨大的節(jié)。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atiens pinfanens Hook.f.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取下基部莖節(jié)的膨大部分,洗凈,鮮用或曬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