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ji
  • 注音:ㄐㄧ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9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ITHG
  • 五筆98:ITHG
  • 五行:
  • Unicode:U+6D0E
  • 四角號碼:36102
  • 倉頡輸入法:EHBU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4341
提交資料
  • 洎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洎字筆順
    捺捺橫撇豎折橫橫橫
  • 洎字的組詞
    不洎 洎乎
  • 基本解釋

    jì ?ㄐㄧˋ ◎ 到,及:“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自古洎今。洎乎近世。 ◎ 往鍋里添水。 ◎ 肉汁。 ◎ (水)浸潤。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jì? 〈動〉 (1) (形聲。從水,自聲。本義:往鍋里添水) (2) 同本義 [pour water into a pot] 洎,灌釜也?!墩f文》 洎鑊水?!吨芏Y·士師》。注:“增其沃汁?!? 水而洎之。——《史記·封禪書》 市丘之鼎以烹雞,多洎之則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則焦而不熟。——《呂氏春秋·應(yīng)言》 (3) 浸潤 [soak] 越之水,濁重而洎。 —— 《管子·水地》 (4) 及,到達 [arrive;reach;up to] 洎乎晚節(jié),穢亂春宮?!樫e王《為徐敬業(yè)討武氏檄》詞性變化 jì? 〈介〉 (1) 等到 [by the time;when] 洎牧以讒誅, 邯鄲為郡,惜其用武不終也。—— 宋· 蘇洵《六國論》 (2) 又如:自古洎今 ◎ jì? 〈名〉 湯汁 [soup]。如:肉洎(肉湯)

  • 漢語字典

    [①][jì][《廣韻》幾利切,去至,見。][《廣韻》其冀切,去至,羣。](1)添水于鍋中。(2)湯汁。(3)浸潤。(4)至,到。(5)自,自從。(6)通“暨”。和,與。

    音韻參考

    [廣 韻]:幾利切,去6至,jì,止開三去脂B見[平水韻]:去聲四寘[唐 音]:ghyi?[國 語]:jì[粵 語]:gei3gei6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洎;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619第34【唐韻】具冀切【集韻】【韻會】巨至切,??音曁?!菊f文】灌釜也,與漑通?!局芏Y·秋官·士師】祀五帝,則沃尸及王盥洎鑊水?!驹]】謂增其沃汁。又潤也?!竟茏印に仄吭街貪岫!∮旨耙??!緩埡狻|京賦】百僚師師,於斯胥洎。【註】言百官於此相連及,而來朝賀也?!∮炙?。【水經(jīng)注】沁水,卽洎水?!∮帧緩V韻】【集韻】【韻會】幾利切【正韻】吉器切,??音冀。肉汁也。【左傳·襄二十八年】去其肉,而以其洎饋?!九逵劶孔??,俗作????甲C:〔【周禮·秋官·士師】祀五帝,則沃尸?!驹]】謂增其沃汁?!场≈敯丛]因有及王盥洎鑊水句,故云增其沃汁。正釋洎字也。謹增入及王盥洎鑊水六字。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