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bi
  • 注音:ㄅㄧˋ
  • 部首筆畫:8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QNTT
  • 五筆98:QNTT
  • 五行:
  • Unicode:U+924D
  • 四角號碼:83104
  • 倉頡輸入法:CPH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鉍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鉍字筆順
    撇捺橫橫豎捺撇橫捺折捺撇捺
  • 基本解釋

    bì ? ㄅㄧˋ ◎ 見“鉍”。

  • 漢語字典

    [①][bì][《廣韻》兵媚切,去至,幫。]“鉍1”的繁體字。(1)金屬元素。符號Bi。銀白色,質(zhì)地硬而脆。鉍合金熔點很低,可做保險絲和汽鍋上的安全塞等。也叫蒼鉛。(2)通“”。[②][sè]同“瑟1”?!般G2”的繁體字。樂器名。

    音韻參考

    [廣 韻]:兵媚切,去6至,bì,止開三去脂B幫[平水韻]:入聲四質(zhì)[粵 語]:bei3bit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鉍;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301第03【廣韻】【集韻】??兵媚切,音祕。【玉篇】矛柄也?!緩V韻】同柲。 又【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炯崱棵??謂之珌?!∮帧炯崱俊卷崟??簿必切,音邲。義同?!∮帧炯崱恳辉慌家?。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