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bi
  • 注音:ㄅㄧˇ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OXXN
  • 五筆98:OXXN
  • 五行:
  • Unicode:U+7C83
  • 四角號碼:92910
  • 倉頡輸入法:FDPP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粃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粃字筆順
    捺撇橫豎撇捺橫折撇折
  • 粃字的組詞
    簸之揚之,穅粃在前 簸揚糠粃 簸粃 塵垢粃糠 塵粃 糠粃 米粃
  • 與粃相關(guān)的成語
    簸之揚之,穅粃在前 簸揚糠粃 塵垢粃糠
  • 基本解釋

    bǐ ? ㄅㄧˇ ◎ 同“秕”。

  • 漢語字典

    [①][bǐ][《集韻》補履切,上旨,幫。]同“秕1”。(1)粟之空癟者。(2)壞的,不良的。參見“粃政”。(3)敗壞。參見“粃斁”。

    音韻參考

    [粵 語]:pe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上】【米字部】 粃;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907第06【集韻】補履切,音比?!菊f文】不成粟也?!緯ぶ衮持a】若粟之有粃?!厩f子·逍遙遊】塵垢粃糠?!∮帧菊崱垦a委切,音彼。又【篇?!糠恐?,音琵。義??同。 又【揚子·方言】粃,不知也?!驹]】今淮楚閒語呼如非也?! 居衿克罪踝?。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