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 拼音:bi
  • 注音:ㄅㄧ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9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中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AXXF
  • 五筆98:AXXF
  • 五行:
  • Unicode:U+835C
  • 四角號碼:44401
  • 倉頡輸入法:TPPJ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4113
提交資料
  • 蓽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蓽字筆順
    橫豎豎橫折撇折橫豎
  • 蓽字的組詞
    蓽澄茄 蓽門委巷 蓽門圭竇 蓽門 蓽路藍(lán)縷 蓽路 蓽輅 蓽露藍(lán)蔞 蓽撥 柴蓽 閨蓽 圭蓽 衡蓽 舊蓽 蓬門蓽戶 蓬蓽生輝 蓬蓽生光 蓬蓽 啟蓽
  • 與蓽相關(guān)的成語
    蓬蓽生輝 蓬門蓽戶 蓬蓽生光 蓬蓽有輝 蓬蓽增輝
  • 基本解釋

    (蓽) bì ? ㄅㄧˋ ◎ 同“篳”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蓽 bì? 〈名〉 (1) (形聲。本義:用荊條竹木之類編成的籬笆) (2) 同本義 [bamboo or wicker fence] 篳,荊竹織門也。亦作蓽。——《玉篇》 蓽露蘭蔞,以處草莽?!妒酚洝こ兰摇贰E狁喖庖?“蓽露,柴車素木也?!? (3) 豆名 [bean] 土貢:火筋、蓽豆、澡豆?!缎绿茣さ乩碇疽弧? (4) 又如:蓽路(柴草);蓽門(用荊竹和樹枝所編成的門);蓽路藍(lán)縷(柴車和破衣,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

  • 漢語字典

    暫無漢字(蓽)的漢語大字典的解釋

    音韻參考

    [平水韻]:入聲四質(zhì)[粵 語]:bat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蓽;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031第38〔古文〕??【集韻】璧吉切,音必。豆也。 又蓽菎,草名。羊蹄也?!∮稚溰兀幟??!居详栯s俎】出摩伽,苗長三四尺,莖細(xì)如箸,葉似蕺葉,子如桑椹?!∮智G也?!緩V韻】同篳。【禮·儒行】蓽門圭窬。 又【唐韻】博計切,音閉。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