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腎囊腫性疾病

    腎臟囊腫性疾病包括一組可在腎臟不同部位出現的單個或多個囊腫性疾病。多為先天性,可發(fā)于單側或雙側。多見于35-45歲。主要表現腹脹、腹痛(運動時加劇,平臥后減輕)、腹部腫塊、高血壓、血尿、貧血,少數有紅細胞增多癥,50%患有伴有肝囊腫,胰、肺,脾、骨骼,睪丸、卵巢、甲狀腺亦可有囊腫,少數可有顱內小動脈瘤。多數患者并發(fā)腎臟感染和結石。晚期者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若是嬰兒型常合并其他畸形,多在出生數周至1月內死亡。

    現代醫(yī)學對本病病因至今不明,約半數有家族史,在成人型為顯性遺傳,而嬰兒型為隱性遺傳。

    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有家族史,中年人有腰腹疼痛或絞痛,伴血尿,或原因不明的腎功能衰竭而貧血相對不明顯。檢查腎臟明顯腫大者。腹部X片可見腎臟不規(guī)則增大的輪廓。靜脈腎孟造影顯示腎孟被拉長,腎盞變平或呈半月狀。超聲波檢查可發(fā)現積液的囊腔并了解其體積之大小。

    現代醫(yī)學對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積極處理并發(fā)癥(尿路感染、結石、梗阻者),避免尿路刨傷性檢查。近年來有人報道對孤立性大囊腔可注射無水酒精作封閉療法。對晚期病例引起的尿毒癥有時作腎移植,或慢性透析。

    本病在中醫(yī)學中可屬“癥積”、“痞塊”、“腹痛”、“尿白”和“肝陽”等范疇?!鹅`樞·本臟第四十七》有“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俯仰,易傷于邪”之說。先天稟賦不足,腎氣衰微,作強失職,惡血內阻,漸成囊狀,病延日久,腎氣衰于下,肝陽亢于上,濕濁停于中焦,尿少泛惡,浮腫頭痛諸癥叢生,終至危境而告終。

    [臨床療效]采用純中藥治療本病15例,服用中藥3個月后,全部好轉。尿常規(guī):治療前9例異常,治療后恢復正常5例,改善4例;血壓:治療前高血壓9例,治療后4例,5例好轉;非蛋白氮:治療前高于正常者6例,治療后均有好轉。

更多中藥材
  • 根據病因不同,休克分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神經源性休克等。各種病原微生物導致的感染達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環(huán)障礙時,可導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屬中醫(yī)“脫證”范疇。病因病機(1)亡血失津:突然內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魏文浩 魏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中醫(yī)醫(yī)院張某,男,72歲。1987年12月13日初診?;颊哂锌却∈?0余年,近8年來咳嗽加重,動則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腫,下肢浮腫為甚,按之沒指,兼有心悸發(fā)憋。刻診:氣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王某,男,13歲。2007年8月29日初診,自入秋以來即感胃脘不適,時有吐瀉,繼之病情加重,現水漿入口即吐,米粒難進??诳识诧嫞嬘?,晝夜嗜睡,脈沉濡,舌紅,苔白。此乃暑濕內蘊,胃陽不振,脾氣也傷,......
  • 張英棟 山西省晉中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唐代大醫(yī)孫思邈繼承了歷代醫(yī)家對溫疫的預防經驗和診治思想,提出了“瘴癘”、“溫風”、”毒氣”等病因,肯定了“毒”是傳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療上突出清熱解毒。但提到避瘟時卻倡用溫藥。避瘟為防病,“凡能依時攝生者,可居......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方藥組成:生白術60克,麥冬30克,生地黃18克,炒枳實30克,柴胡30克,元參18克,厚樸30克,熟大黃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次服。此方為貴州名醫(yī)石恩駿教授治療習慣性便秘之專用經驗方。石氏認為人體氣機升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