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三七養(yǎng)生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藥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p>

    揚名中外的中成藥“云南白藥”和“片仔黃”,即以三七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種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長三個葉柄,每個葉柄生七個葉片,故名三七。其莖、葉、花均可入藥。云南三七分布較廣,幾乎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區(qū)都有種植,其中以文山州各縣為主要產(chǎn)區(qū),該州的硯山、馬關、西疇等縣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

    三七具有“生打熟補”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參治跌打勞傷有效;服熟三七(用雞油或其他油將生三七炸黃即成熟三七),能補血強身。經(jīng)科學研究并通過臨床試驗證明:三七與人參一樣,含有四環(huán)三萜等補養(yǎng)成份,而且比人含參含量還高,三七所含的酮類化合物,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臟耗氧量,減輕心肌工作負擔。用三七治療由冠驚訝病引起的胸悶、心絞痛及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效果甚好。日本醫(yī)學界還認為三七有抑制癌癥的作用。

    三七對心血管系統(tǒng)、對人體物質代謝、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補益強壯的多方面藥理作用,使它在防治多種疾病,養(yǎng)生保健方面大有可為。

    (1)中老年人氣血虛弱(包括貧血),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四肢乏力,動則氣促,食欲不振,血象下降(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數(shù)值下降)等,可服用三七及相關制品,如三七粉、三七汽鍋雞、三七粉蒸肉餅、三七總甙沖劑等,能使精神健旺,血象回升。

    (2)中老年人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食少乏力,精神不振,有增加睡眠,振奮精神,增進食欲之功??捎诿咳张R睡前開水吞服生三七粉2克,或服三七總甙沖劑。

    (3)中老年人患冠心病或有冠心病傾向,有胸悶、胸痛、心悸等癥,可每日早晚吞服三七粉2次,每次1-2克?;蚺涞?,等粉末,每次吞服2-3克。也可服復方丹參片。三七具有活血化瘀而不傷正,補益強壯而不壅滯的優(yōu)點,既改善了冠狀動脈的血液運行,又可補益正氣,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能力。

    (4)血脂(膽固醇)過高,肥胖超重,可每日吞服三七粉2-3克,連服1周,休息1周。也可配制何首烏、黑芝麻、澤瀉等粉末,每日服5克,分早晚2次服。既可降血脂,降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又可防治須發(fā)早白。這一作用與三七促進人體物質代謝的作用有關。

    (5)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傷跌打骨折常有出血、瘀血、皮下青紫、局部腫脹、疼痛等癥狀。三七具有的止血、化瘀(促進瘀血吸收)、消腫、止痛作用,正好能全部消除外傷跌打的上述癥狀,且補益正氣之功能增強人體戰(zhàn)勝傷痛的能力,故可稱三七為“外傷科的圣藥”。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云:“受杖時(被打)先服一二錢,杖后尤宜服之”就是這個道理。一般外傷后(如跌打損傷,骨折)應吞服生三七粉,每次2克,日2次,連服5-7天,有血止、瘀消、腫消、痛止之功效。

    (6)防治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慢性胃炎有出血傾向者??蓡瓮躺叻?克,日2次,連服10天。也可配白及、黃芪、黃連等粉末,每服4克,日服2次。有促進止血、使?jié)儾≡钣稀⒅雇吹茸饔谩?/p>

    (7)多種出血性疾?。喝缪鄣壮鲅⒔Y膜下出血,牙周炎牙齦出血,婦女月經(jīng)過多,痔瘡出血,咯血(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咯血)等均可內服三七,有良好的止血治病之功。

    (8)癌癥的輔助治療劑。癌癥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致命性病癥。癌癥中晚期往往表現(xiàn)為正虛邪實,應用三七,一可起抗癌祛邪作用,二可借其補益扶正之功,增強身體免疫力,有助于戰(zhàn)勝死亡,延長壽命,且可減輕“放療”“化療”對人體產(chǎn)生的損害作用。其活血止痛之功對改善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疼痛也有好處。多種三七制劑均可用,如文山生產(chǎn)的“三七蜜精”等。

更多中藥材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風為百病之長”源自《黃帝內經(jīng)》,《素問·風論》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長,先也,先百病而有也?!薄端貑枴す强照摗芬嘣唬骸帮L者,百病之始也?!蓖飧辛L淫為始,風邪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五苓散出《傷寒論》,原書將澤瀉、豬苓、茯苓、白術、桂枝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F(xiàn)代多做散劑吞服,每服3~6克,或作湯劑水煎服。小兒可根據(jù)體重、病情等控制劑量,但一般不宜過輕。貴......
  • 孫國印 孫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鄭家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李某某,男,36歲。2010年5月20日初診。耳鳴,耳聾2周,伴頭暈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煩熱,易怒,舌苔黃膩,脈細數(shù)。此乃肝腎陰虛,肝膽火盛,熱擾清竅所致,治療宜清少陽郁熱,滋陰鎮(zhèn)下并用。處方......
  • 李蒙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筆者跟隨戴天木教授坐診,深有感觸,現(xiàn)摘錄其用經(jīng)方時方合用成功治愈頸淋巴結結核一例,以饗同道。王某,女,61歲,2010年5月4日初診。自述右頸至鎖骨上腫脹不適一月余。一月前發(fā)現(xiàn)右頸至鎖骨上有一串珠樣腫塊,約5cm×3cm......
  • 梁曉春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中醫(yī)學對糖尿?。ㄏ什。┑恼J識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跋省辈∶安∫虿C的理論首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黃帝內經(jīng)》;消渴病的準確定義出自《古今錄驗方》;辨證論治形成于《金匱要略》;證候分類始于《諸病源候論》;三消分治始于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