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還元丹

    《圣惠》卷九十五:還元丹處方

    砒霜5兩,消石半兩,白礬5兩,硫黃2兩。

    制法

    上藥各為細末,先固濟瓷瓶子一所,候泥干,掘地坑子深一尺,內(nèi)入灰,坐瓶子在其間,先下硫黃平攤,次安消石、砒霜、白礬,別取羅了石灰,填滿瓶子令實,以物蓋瓶口,便聚炭約20斤,上安熟火3-5兩,漸漸燒令通赤,住火自消,候冷取出,以絹裹懸在井中一宿,出火毒,細研,以水浸蒸餅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補益下元。主虛冷氣。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臞仙活人心方》卷下:還元丹處方

    黃犍牛肉不拘多少(去筋膜,切作棋子大片,用河水洗數(shù)遍令血味盡,仍浸1宿,次日再洗1-2遍,水清為度。用無灰好酒入瓷器壇內(nèi),重泥封固,用桑柴文武火煮1晝夜,取出焙干為末,其至如黃沙為佳,焦黑無用。每用末半斤,入后藥1斤為則),山藥4兩(重用蔥、鹽炒,去蔥、鹽,為末),白茯苓4兩(用堅實者,為末),蓮肉4兩(去心,蔥、鹽炒),小茴香4兩(去枝梗,微炒香,末)。

    制法

    上為末,用紅棗20個,蒸爛,皮肉相離撈起,剝?nèi)テず?,研為膏,加好酒入藥和劑為丸(切勿用面糊、米飲之類),如梧桐子大,曬干透心?/p>功能主治

    安五臟,消百病,能令瘦者肥,補虛損,實精髓,固元氣。主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補養(yǎng)還元丹”。

    摘錄《臞仙活人心方》卷下《扶壽精方》:還元丹別名

    不老丹、延年益壽不老丹、延年益嗣丹、延壽不老丹、延年益壽丹

    處方

    何首烏1斤(鮮者,只用竹刀刮去皮;干者,米泔水浸軟刮皮。四制,忌鐵,砂鍋或瓦器盛酒,生脂麻蒸1次,曬干;羊肉1斤蒸1次,曬干;酒拌蒸1次,曬干;黑豆蒸1次,曬干。一方黑羊肉1斤、黑豆3合,量用水,上加竹炊笓置藥,蓋蒸熟透,曬干),生地黃3兩,熟地黃3兩(酒浸,焙干,各取末1兩),天門冬4兩,麥門冬4兩(米泔水浸,去心,各取末1兩),人參1兩(取末5錢),白茯苓(去皮)3兩(打成塊,酒浸,曬干),地骨皮3兩(童便浸,曬干,各取末1兩,忌鐵)。

    制法

    上取首生男孩乳汁6兩,白蜜10兩,煉同一器中,合前末為膏,瓷器貯,勿泄氣。

    功能主治

    千益百補。延年益壽。主諸虛。

    用法用量

    不老丹(《醫(yī)部全錄》卷三三一引《體仁匯編》)、延年益壽不老丹(《攝生眾妙方》卷二)、延年益嗣丹(《攝生眾妙方》卷十一)、延壽不老丹(《醫(yī)學入門》卷七)、延年益壽丹(《飼鶴亭集方》)。

    注意

    此方為陰虛血熱者宜之,諸陽虛者不可用。

    摘錄《扶壽精方》《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還元丹處方

    紫河車1具(即產(chǎn)婦胞衣,用米泔洗滌污濁,以新瓦2片合定,上下用文武火炕干,為末聽用。婦性嫌惡,勿與知之,密將藥于別室中修合,與服亦不要言,致生疑惑),人參(上揀)1兩半,黃耆(蜜炙)1兩,當歸(酒洗)1兩,白術(土炒)8錢,芍藥8錢,川芎8錢,熟地黃8錢,白茯苓8錢,牡丹皮8錢,肉桂炙5錢,甘草5錢。

    制法

    上將熱地黃另搗外,余藥為細末,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不成,加老米爛飯搗之。

    功能主治

    補氣補血,還元返本。主產(chǎn)后大虛,及一切虛勞。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酒或湯任下。未產(chǎn)之先備制各藥,為未,候產(chǎn)后便合為妙。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醫(yī)便》卷一:還元丹處方

    山藥(姜汁炒)、白茯苓(去皮)、小茴香、薏苡仁(炒)、蓮肉(去皮心)、砂仁(炒)、神曲半斤,粉草半斤(二味共炒1時,不可焦)。

    制法

    上為末,用黃牛胎犢一條,1斤以下者佳,熬膏,入糯米粉4兩,和成硬糊樣,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養(yǎng)脾補腎。主脾泄、腎泄。

    用法用量

    方中除神曲、粉草外,余藥用量原缺。

    注意

    老人尤宜常服。

    摘錄《醫(yī)便》卷一《醫(yī)學入門》卷七:還元丹處方

    人乳粉4兩,秋石丹4兩,茯神4兩,人參4兩。

    制法

    上為末,用好酒化鹿角膠2兩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精神氣血,視聽言動不衰。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理虛元鑒》卷下:還元丹處方

    遠志、杜仲、牛膝、補骨脂、山藥、茯神、鎖陽、五味、杞子、山萸肉、熟地、菖蒲。

    制法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虛勞,陽虛。

    用法用量

    淡鹽湯送下。

    摘錄《理虛元鑒》卷下《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還元丹處方

    益母草8兩,澤蘭2兩,茯苓4兩,香附6兩,當歸4兩,熟地4兩,白芍3兩,川芎3兩。

    制法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2錢重。

    功能主治

    補血行瘀。主產(chǎn)后亡血過多,頭目眩暈,自汗心跳,或惡露不凈,腹疼發(fā)燒,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黃酒或姜湯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白豆蔻1錢,蘇子1錢,藿香1錢,膽星8分,陳皮8分。功能主治吐清痰者。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不拘時候。摘錄《玉案》卷六......
  • 處方玄參5錢,當歸3錢,連翹1錢,白芍2錢,丹皮2錢,荊芥2錢,甘菊花2錢,升麻5分,天花粉1錢。功能主治散風熱。主痘癥發(fā)全,痘毒全無,收痂大愈之后,放心縱欲,飲食過傷,又兼風熱,而致數(shù)日之后身復發(fā)熱,通身發(fā)出紅斑,癢甚,愈抓愈癢,先出大小......
  • 處方五靈脂(去砂石)、延胡索(炒,去皮)、蒼術(煨)、良姜(炒)、當歸(去蘆洗)各等分。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心胃痛。用法用量每服2錢,熱酒、醋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五......
  • 《御藥院方》卷五:安眠散處方款冬花 烏梅肉 佛耳草 麥門冬(去心)各7.5克 陳皮(去白)15克 甘草(炙)10.5克 御米殼22.5克(酥炒)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上喘咳嗽,久而不愈。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黃蠟如棗核大,伺煎......
  • 處方夜交藤15g,合歡花9g,炒棗仁12g,龍齒9g,茯神9g,麥冬9g,石斛12g,珍珠母30g(先煎),白芍9g,夏枯草9g,朱砂1g(沖),琥珀1.5g(沖)。功能主治鎮(zhèn)靜,安神。主失眠,夢多,頭昏,頭脹,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摘錄《臨證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