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
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果實。果實于11~12月或2月采收,曬干。
生于濕潤山谷、山坡雜林下;或栽培于庭園。產(chǎn)于長江中下游各地。
常綠灌木,高約2m。莖直立,幼枝黃色。葉互生,集生莖端,為三回羽狀復(fù)葉,小葉革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長3~7cm,先端漸尖,全緣,深綠色,冬季常變紅色;小葉下方及葉柄基部有關(guān)節(jié)。圓錐花序頂生;花被片多輪,每輪3片,外輪小,內(nèi)輪大;雄蕊6,花瓣狀;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熟時鮮紅色?;ㄆ?~6月,果期9~10月。
果實球形,直徑7~9mm。表面黃紅色或紅紫色,光滑,微具光澤,有時稍凹陷,頂端宿存微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細果柄或其斷痕。果皮質(zhì)脆易碎,種子兩粒,略呈半球形,內(nèi)面凹下,黃棕色。味酸澀。
含異紫堇啡堿(isocorydine)、原阿片堿(protopine)、0-甲基南天竹堿(0-methyldomesticine)、 氫氰酸等。
性平,味酸、甘。
斂肺鎮(zhèn)咳。用于久咳氣喘、百日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
英文名Fructus Nandinae Domesticae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果實。果實于11~12月或2月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濕潤山谷、山坡雜林下;或栽培于庭園。產(chǎn)于長江中下游各地。
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約2m。莖直立,幼枝黃色。葉互生,集生莖端,為三回羽狀復(fù)葉,小葉革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長3~7cm,先端漸尖,全緣,深綠色,冬季常變紅色;小葉下方及葉柄基部有關(guān)節(jié)。圓錐花序頂生;花被片多輪,每輪3片,外輪小,內(nèi)輪大;雄蕊6,花瓣狀;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熟時鮮紅色?;ㄆ?~6月,果期9~10月。
性狀果實球形,直徑7~9mm。表面黃紅色或紅紫色,光滑,微具光澤,有時稍凹陷,頂端宿存微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細果柄或其斷痕。果皮質(zhì)脆易碎,種子兩粒,略呈半球形,內(nèi)面凹下,黃棕色。味酸澀。
化學(xué)成分含異紫堇啡堿(isocorydine)、原阿片堿(protopine)、0-甲基南天竹堿(0-methyldomesticine)、 氫氰酸等。
性味性平,味酸、甘。
功能主治斂肺鎮(zhèn)咳。用于久咳氣喘、百日咳。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