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殼骨

    拼音注音Shān Ké Gǔ別名

    小駁骨

    英文名all-grass of Palatebearing Pseuderanthemum出處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應(yīng)酬科植物鉤粉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seuderanthemum palatiferum (Nees) Radld. [Justicia palatiferum Nees; Eranthemum Palatiferum(Wall.) Nees]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挖,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中海拔的林下或溝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鉤粉草 多年生草本或嚴(yán)灌木,高30-50cm。枝圓柱形,被柔毛。葉對(duì)生;葉柄長5mm;葉片紙質(zhì);長圓形、披針形或線形,長3-11cm,寬5-25mm,先端漸尖,稀急尖,通常鈍頭,基部近急尖,全緣或稍呈淺波狀,干時(shí)常背卷,兩面無毛;側(cè)脈6-12條,頂生穗狀花序,長3-10cm,各節(jié)有間距,下部各節(jié)相距1-2cm,被短柔毛;苞片葉狀,1-3對(duì);萼5裂,裂片線形,長約5mm;花冠淡紅色或淡紫色,被柔毛,冠管長約3cm,冠檐伸展,5裂,前裂片卵形或卵橢圓形,長12mm,后裂片較小,長圓形,約1/4合生;發(fā)育雄蕊和不育雄蕊各2枚,后者極短,與前者花絲的基部合生。蒴果長橢圓形,長1.8cm,被柔毛。種子4顆,花期6月。

    歸經(jīng)

    心;肝經(jīng)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化瘀消腫;止血。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用于止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眼藤拼音注音Bǎi Yǎn Ténɡ別名爬山虎、咸魚頭、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葉羊角藤來源為茜草科巴戟屬植物百眼藤M(fèi)orinda parvifolia Bartl.,以全株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性味甘,涼。功......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脈根拼音注音Bǎi Mài Gēn別名黃花草、牛角花、黃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鵲、斑鳩窩來源豆科百脈根屬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藥。春夏采集,切碎曬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 《中藥大辭典》:百舌鳥拼音注音Bǎi Shé Niǎo別名反舌、反舌鳥(《易通卦驗(yàn)》),交啄(《春秋保干圖》),牛屎八哥(《綱目》),牛屎了(《本草求原》),烏鶇(《脊椎動(dòng)物分類學(xué)》),烏鴶(《中國的鳥類》),牛屎八(《四川中藥志》)。出處......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花錦蛇別名金錢白花蛇[廣西]來源游蛇科動(dòng)物百花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Boettger) 的初生幼蛇加工環(huán)繞成圓盤狀者。注意陰虛血少、內(nèi)熱生風(fēng)者慎用。功能主治搜風(fēng)勝濕,定搐搦,強(qiáng)腰膝。用于半身不......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草霜拼音注音Bǎi Cǎo Shuānɡ別名鍋底灰、鍋煙子來源為雜草經(jīng)燃燒后附于鍋底或煙筒中所存的煙墨。刮下或掃下,過細(xì)篩,除凈雜質(zhì)。性狀為烏黑色粉末或結(jié)成小顆粒,手捻即為細(xì)末。質(zhì)輕細(xì),似霜,隨風(fēng)可以飛揚(yáng),入水則漂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