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百舌鳥

    《中藥大辭典》:百舌鳥拼音注音Bǎi Shé Niǎo別名

    反舌、反舌鳥(《易通卦驗》),交啄(《春秋保干圖》),牛屎八哥(《綱目》),牛屎了(《本草求原》),烏鶇(《脊椎動物分類學(xué)》),烏鴶(《中國的鳥類》),牛屎八(《四川中藥志》)。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鹟科動物黑鶇。

    生境分布

    棲息于平原草地或園圃間。常在地面奔馳覓食。食物主要為昆蟲的幼蟲,如毛蟲、孑孓,蠅蛆、蚯蚓等,亦吃野果及雜草的種子。分布華南大陸及海南島。

    原形態(tài)

    體長約28厘米。雄鳥的嘴黃色。虹膜褐色。上體、兩翼及尾均黑色;下體黑褐,頦部綴以棕褐色羽緣,喉部亦微有此色渲染。腳近黑色。雌鳥嘴有時有褐端。上體、翼及尾均黑褐色,背部較淺淡;頦和喉均淡栗褐色,雜似黑褐色縱紋;下體余部亦黑褐色,但稍沾栗色。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平,味甘咸,無毒。"

    功能主治

    治血虛頭暈,胃痛,小兒語遲。

    ①《本草拾遺》:"主蟲咬;炙食之,亦主小兒久不語。"

    ②《日用本草》:"主胃中作痛。"

    ③《四川中藥志》:"治黑頭暈。"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炙食或燉湯服,1~2個。

    復(fù)方

    ①治黑頭暈:牛屎八配黑雞共燉湯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小兒久不語:牛屎八燉湯服。(《四川中藥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百舌鳥拼音注音Bǎi Shé Niǎo別名

    反舌、反舌鳥、交啄、牛屎哵哥、牛屎了、牛屎八。

    英文名Ouzel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鹟科動物黑鶇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urdus merula(Linnaeus)

    采收和儲藏:捕捉后,除去羽毛及內(nèi)臟,取肉鮮用或焙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平原草地或園圃間,常結(jié)小群在地面上奔馳。亦常覓食在垃圾堆或廁所附近。主食昆蟲類。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新疆、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黑鶇,體長約28cm。通體幾乎純黑色。雌雄鳥的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為純黑褐色,翅也幾純黑色。雄鳥上體褐而沾暗銹色,兩翼黑色,初級飛羽具淺淡色外緣,尾羽也黑色。頦、喉淡栗褐,綴黑褐色縱紋;下體余部黑褐而沾染銹色,腹部色較淡。尾下覆羽黑色,羽端稍沾淡棕。雌鳥上下體的銹色渲染較雄鳥濃著,下體接近暗銹褐色。虹膜褐色;嘴黃色,跗跖和趾黑褐色。

    化學(xué)成分

    肉含蛋白(protein),肽類(pep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類(lipid).

    歸經(jīng)

    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

    補氣益血;殺蟲止痛。主血虛頭暈;小兒語遲;蟲積胃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炙食或燉湯,30-50g;或焙研,5g。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蟲咬;炙食之,亦主小兒久不語。

    2.《日用本草》:主胃中作痛。

    3.《四川中藥志》:治黑頭暈。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蘭花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別名白玉蘭、白緬花來源木蘭科含笑花屬植物白蘭花Michelia alba DC.,以根、葉、花入藥。夏秋采,鮮用或曬干。性味苦、辛,微溫。功能主治芳香化濕,利尿,止咳化痰。根:泌尿系感......
  • 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白蘭花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chelia alba DC.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摘,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適生了溫暖濕潤氣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資源分布:找......
  • 拼音注音Bái Lěnɡ Cǎo別名癆傷藥、冷水七、冷水丹、紅冷草。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細(xì)柄鳳仙花的根及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f.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根及根莖,洗凈,鮮用......
  • 別名酸胖、哈爾馬格、唐古特白刺來源蒺藜科白刺屬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實入藥。秋季果實成熟采收,曬干。性味甘、酸,溫。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神經(jīng)衰弱,感冒,......
  • 《中藥大辭典》:白刺花拼音注音Bái Cì Huā別名白花刺(《貴州草藥》),苦刺花(《文山中草藥》)。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根。夏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叢中或草坡。分布云南、四川、貴州,陜西、甘肅、河南、山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