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魚

    《中藥大辭典》:竹魚拼音注音Zhú Yú別名

    足魚(《醫(yī)林纂要》),野鯪魚(《中國經(jīng)濟動物志·淡水邊類》)。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鯉科動物野鯪魚。

    生境分布

    分布長江上游和中游的支流上游,以及珠江上游等處。

    原形態(tài)

    體長,稍側(cè)扁,長約40厘米。吻端鈍圓,口下位,呈新月形,吻向前突出,吻皮向下包,與上唇邊緣相平,唇后溝完全,上頜吻皮的邊緣薄而平整,無缺刻,吻部具多數(shù)白色較大的珠星狀突起,近口角處的上唇有很密集細齒狀的波紋,上頜為上唇所包。下唇與下頜分離,下唇的邊緣亦呈細齒狀,其游離部分的內(nèi)緣有許多小突起。須2對,但吻須有時退化。下咽齒3行。鱗大,側(cè)線鱗43~46。背鯖Ⅲ10~13,無硬刺,起點在腹鯖之前。臀鰭Ⅲ5。體背部青黑色帶綠,背部及兩側(cè)鱗片均有紫綠色金屬閃光,并常雜有紅點,腹部白色帶黃,各鰭灰黑色。

    一般棲息于水流較急的河流及山澗溪流中。主要以青苔、硅藻、絲狀藻等藻類為食,產(chǎn)卵期5~6月。

    性味

    《醫(yī)林纂要)):"甘,溫。"

    功能主治

    《綱目》:"和中益氣,除濕氣。"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竹魚拼音注音Zhú Yú別名

    足魚

    英文名dace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野鯪魚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nilabeo decorus decorus(Peters)[Labeo decorus Peters]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后,除去鱗片及內(nèi)臟,洗凈,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水流較急的河流和溪流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上游和中游的支流上游,以及珠江上游等地。

    原形態(tài)

    野鯪魚,體長稍側(cè)扁,長約40cm。吻端鈍圓,口下位,呈新月形,吻向前突出,吻皮向下包,與上唇邊緣相平,唇后溝完全,上頜吻皮的邊緣薄而平整,無缺刻,吻部具較多白色較大的珠星狀突起,近口角處的上唇有很密集細齒狀的波紋。須2對,但吻須有時退化。下咽齒3行。鱗大。側(cè)線鱗43(7/6)46。背鰭3,10-13,無硬刺,起點在腹鰭之前。臀鰭3,5。體背青黑色,北及兩側(cè)鱗片有紫綠色閃光,并常雜有紅點。腹部白色帶黃,各鰭灰黑色。

    化學(xué)成分

    肌肉含核苷酸(nucleotide),次黃嘌呤(hypoxanthine),三甲胺(trimethylamine),17種氨基酸。

    血液中含清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脂蛋白(lipoprotein),膽甾醇(cholesterol),磷,鈣,鐵等。

    油含二十四碳五烯酸(tetracosapentaeno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十六碳三烯酸(hexadecatrienoic acid)及其他不飽和酸。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

    益氣;除濕。主久病體虛;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100-200g。

    各家論述

    《綱目》:和中益氣,除濕氣。竹魚,出桂林、汀、漓諸江中。狀如青魚,大而少骨刺,色如竹色,青翠可愛,鱗下間以朱點。味如鱖魚肉,為廣南珍品。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梅拼音注音Bái Méi別名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經(jīng)鹽漬而成。性味酸澀咸,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阿凇毒V目》:“酸咸,平,......
  • 拼音注音Bái Méi Huā別名綠萼梅(《綱目拾遺》),綠梅花(《藥材學(xué)》)。出處《綱目》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花蕾。1~2月間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置席上,曬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性狀干燥花蕾,呈圓球形,直徑4~8毫米,基部常帶有小梗。苞......
  • 拼音注音Bái Duàn來源椴樹科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以樹皮、根。生境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癆傷初起:樹皮或根半斤,水煎,加紅糖,沖黃酒或白酒,早晚飯前分服。久咳:根7~8錢,曬干蜜炙,水煎,......
  • 拼音注音Bái Nán Mù別名美人柴、粘柴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刨花潤楠的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hilus pauhoi Kanehira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用寬刨刀刨成寬約4cm的薄片,曬干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土壤......
  • 拼音注音Bái Lǎn Gēn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根。功能主治清咽,解毒,利關(guān)節(jié)。治咽喉腫痛,腳氣,筋骨疼痛。①《嶺南采藥錄》:“治腳氣,白濁?!阿凇度荼静荨罚骸爸侮P(guān)節(jié)風(fēng)濕?!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