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解毒化斑湯

    《壽世保元》卷四:解毒化斑湯處方

    牡丹皮 生地黃 木通 歸尾 遠(yuǎn)志(甘草湯泡,去心)犀角(以乳汁磨下)3~6克 紫草茸 知母 牛蒡子 茜根 甘草(生,帶梢者)川山甲(炒成珠,研末)3克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化斑。治熱毒發(fā)斑,斑色紅如胭脂,或見(jiàn)紫黑者。

    用法用量

    上用水煎藥,調(diào)下山甲末并犀角汁同服。

    備注

    方中除犀角、川山甲外,余藥在原書(shū)中均無(wú)用量。

    摘錄《壽世保元》卷四《痧痘集解》卷六:解毒化斑湯處方

    荊芥、黃芩、山楂、木通、丹參、連翹、荷鼻、黃連、蘆根、知母、紫草、山梔、銀花、桔梗、蘇木。

    功能主治

    血熱發(fā)斑。

    摘錄《痧痘集解》卷六《痧痘集解》卷六:解毒化斑湯處方

    元參、黃芩、柴胡、蘆根、知母、山梔、連翹、荷鼻、丹皮、丹參、生地、山楂、通草、荊芥。

    功能主治

    血熱發(fā)斑。

    摘錄《痧痘集解》卷六《傷寒大白》卷四:解毒化斑湯處方

    大力子、荊芥、防風(fēng)、川連、桔梗、蟬蛻、生甘草。

    功能主治

    清熱化癍。主癍痧發(fā)出,里有熱者。

    摘錄《傷寒大白》卷四《片玉痘疹》卷八:解毒化斑湯處方

    人參、黃耆、甘草、歸梢、川芎、大力子(炒)、防風(fēng)、連翹、荊芥穗。

    功能主治

    痘瘡起發(fā),因中氣不足,致四圍起發(fā),中心落陷,密而重者。

    用法用量

    水煎,入燒過(guò)人屎和服。

    寒月,加官桂。

    摘錄《片玉痘疹》卷八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生姜制)南星(生姜制)軟石膏 香附子 梔子各等分制法上藥為末,神曲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火化痰。主痰火氣噯。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溫開(kāi)水送下。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引《丹溪》......
  • 處方半夏2兩(水浸7日,曬干),白礬(燒令汁盡)半兩,丁香1分。制法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中焦寒痰。用法用量每服5-7丸,鹽湯送下。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
  • 處方半夏2兩(湯浸7次,切片,焙干),厚樸4兩(刮去粗皮,銼碎),蒼術(shù)4兩(刮去粗皮,銼令極碎),獨(dú)活2兩(銼碎),草豆蔻15個(gè)(去殼,銼碎。以上4味一處杵碎,生姜屑1斤同杵糜爛后,又慢火炒紫色),甘草3兩(炒令紫色)。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半夏丸處方半夏(湯洗七遍去滑)150克 白礬(燒令汁盡)90克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guò))90克 黃丹60克制法上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痰安神。主積痰不散,上沖心臟,變?yōu)轱L(fēng)癇者。用法用量......
  • 別名半夏丸處方半夏1升(制),小麥面1升。制法上搗半夏為散,以水搜面為丸,如彈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則是藥成。功能主治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用法用量半夏丸(《婦人良方》卷七)。注意忌羊肉、餳。摘錄《外臺(tái)》卷六引許仁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