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

    五苓散出《傷寒論》,原書將澤瀉、豬苓、茯苓、白術、桂枝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F(xiàn)代多做散劑吞服,每服3~6克,或作湯劑水煎服。小兒可根據(jù)體重、病情等控制劑量,但一般不宜過輕。

    貴州名醫(yī)石恩駿教授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簡稱秋泄),常用此方。秋泄系小兒秋冬季最常見之腹瀉,為感染輪狀病毒所致,常見于6~24個月之嬰幼兒,臨床表現(xiàn)為“三多”(即大便量多、水分多、次數(shù)多),為自限性疾病。然處理不及時,亦常出現(xiàn)脫水和酸中毒,目前西醫(yī)尚無特殊治療方法。中醫(yī)學認為小兒“脾常不足”、“腎常不足”,最易感受濕邪,使脾胃功能發(fā)生障礙,而引起泄瀉?!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菲疲骸皾駝賱t濡泄”,《難經(jīng)》曰:“濕多成五泄”,皆直言病因。然石氏認為,小兒秋冬季脾胃每易為寒濕所困,故而秋瀉系小兒脾腎兩虛復感寒濕入侵,導致腎虛無以暖脾,而致脾運失常發(fā)生泄瀉,與一般的小兒泄瀉有著顯著區(qū)別。因五苓散能溫腎健脾,化氣利水,故用治該病,似切實用。

    方中以澤瀉滲濕利水為主,豬苓、茯苓幫助利濕,復以白術健脾,則能更好發(fā)揮運化水濕之作用;桂枝一藥,宣通陽氣,助全身氣化以利水。然臨床運用時,石氏常在此方基礎上輔以葛根升清降濁,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行,同時配合車前子利小便實大便。亦常根據(jù)小兒脾腎不足之生理特點及《本草綱目》云其可“治腎泄”之記載,增入補骨脂一藥,療效有所加強。石氏認為,五苓散不惟治秋泄有殊效,隨證加減,治四時之腹瀉,亦能獲取良效。如嘔吐明顯者加藿香、竹茹;高熱煩渴加知母、木瓜;大便腐臭加山楂、谷芽;四肢發(fā)涼加制附片、官桂等。

    石氏認為,五苓散治療小兒秋泄,療效確切,可作專劑觀之。

    病案舉例:姚某,男,10個月大,2002年12月13日初診。20多天前因腹瀉水樣便而就診于多家醫(yī)院,均診斷為“秋季泄瀉”,予雙黃連顆粒、思密達、乳酶生口服,靜脈補液,始終不能治愈??淘\:腹瀉水樣便,每日達10~15次,且量多,神疲納少,嘔吐腹脹,舌淡苔白,指紋淡紅。此脾腎內(nèi)虛,外受寒濕,濕邪困脾,發(fā)為泄瀉,當溫腎健脾,升清降濁,予五苓散加味。處方:澤瀉12克,豬苓10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桂枝3克,補骨脂6克,車前子6克(包煎),葛根10克,藿香6克,木香6克(后下),砂仁6克(后下),甘草3克,水煎頻服。兩劑后腹瀉停,嘔吐止,精神轉(zhuǎn)佳,已喜進食,病告痊愈。

更多中藥材
  • 看中醫(yī)藥書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個詞,紅大戟;本是無異,卻逐漸被這圖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種植物,紅色莖,綠色的葉片,深綠的老葉上拖著淺綠的新芽,顏色過渡的倒是別致,它是紅大戟,不僅外表紅色,折斷的莖里也是紅褐色,又因為根部長得像紅薯......
  • 芫花跟薰衣草花很相似,芫花的花開的比薰衣草的要稍大些,況且芫花不僅僅是好看而且芫花根還可以用作中藥,很多人都不知道吧,都以為芫花只是用來欣賞的,好吧好吧,既然這樣我就向大家答疑,說說芫花根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芫花根的功效,逐水,解毒,散結(jié)。......
  • 它在我的家鄉(xiāng)常有,老葉鮮綠色,新野嫩綠色,層次交替、變化明顯,儼然一件藝術品,亦或一副水彩畫,它是甘遂,是我國的特有,雖說它的莖葉美麗,可入藥的呢,卻是其根部,常生于矮坡、沙地或田邊路旁,因為可以入藥,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人工種植,味苦、性寒,有毒,......
  • 松子仁我們在市面上都能夠買到,但是我們買到的松子仁都是經(jīng)過加工炒制之后的熟的松子仁,一般松子仁剛摘下來的時候,是非常的難咬動的,大家知道松子仁是生長在哪里的嗎,就是在松樹的松塔里面的,生松子仁本身也是一種藥材,那么到底生松子仁的功效和作用是......
  • 陽痿是現(xiàn)在很多中年人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大多數(shù)的陽痿都是生理性的,不過有點陽痿也可能是男性朋友受到了什么感官刺激,而導致的心理問題,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楚自己屬于哪一種,然后再決定進行什么樣的治療,有很多藥材都有治療陽痿的效果,那么甘草甘遂治陽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