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拉丁名稱:RadixAcanthopanacisSenticosl
英文名稱:ManyprickleAcathopanaxRoot
中文學名:刺五加、五加參
第二學名:AcanthopanaxExtract
別名:五加皮、刺拐棒(中國東北)
俗名Ciwujia
科屬:五加科五加屬
使用部位:根和根狀莖
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叢中;藥圃常有栽培。分布于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根皮祛風濕、強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揮發(fā)油、鞣質、棕桐酸、亞麻仁油酸、維生素A,B1。
編輯本段醫(yī)書記載
刺五加見于《神農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上品乃指無毒,久服可以輕身、延年益壽而無害。刺五加自古即被視為具有添精補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藥。商品名為五加參,原主產于黑龍江省山區(qū),地方土名習稱“老虎潦”,在日本則稱為蝦夷五加,而在前蘇聯(lián)又稱為西伯利亞人參。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刺五加,以五葉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五加治風濕,壯筋骨,其功良深,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又“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之說,對五加做了很高的贊譽。
《名醫(yī)別錄》認為五加有「補中,益精,堅筋骨,強意志」等功效。
刺五加于《實用補養(yǎng)中藥一書》中記載,屬于補氣藥,具有補虛扶弱的功效,可來預防或治療體質虛弱之癥候,滋補強壯,延年益壽。
編輯本段植物形態(tài)
正式學名為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Ruper.etMaxim.)Maxim.為最早公開使用之名稱。保留學名為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er.etMaxim.)Harms.為最早之植物名,目前仍廣泛被中國科學家使用。第一學名為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Extract。
落葉灌木,高1~6m。莖密生細長倒刺。掌狀復葉互生,小葉5,稀4或3,邊緣具尖銳重鋸齒或鋸齒。傘形花序頂生,單一或2~4個聚生,花多而密;花萼具5齒;花瓣5,卵形;雄蕊5,子房5室。漿果狀核果近球形或卵形,干后具5棱,有宿存花柱。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山地林下及林緣。主產于東北地區(qū)及河北、北京、山西、河南等地。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拉丁名稱:RadixAcanthopanacisSenticosl
英文名稱:ManyprickleAcathopanaxRoot
中文學名:刺五加、五加參
第二學名:AcanthopanaxExtract
別名:五加皮、刺拐棒(中國東北)
俗名Ciwujia
科屬:五加科五加屬
使用部位:根和根狀莖
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叢中;藥圃常有栽培。分布于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根皮祛風濕、強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揮發(fā)油、鞣質、棕桐酸、亞麻仁油酸、維生素A,B1。
編輯本段醫(yī)書記載
刺五加見于《神農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上品乃指無毒,久服可以輕身、延年益壽而無害。刺五加自古即被視為具有添精補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藥。商品名為五加參,原主產于黑龍江省山區(qū),地方土名習稱“老虎潦”,在日本則稱為蝦夷五加,而在前蘇聯(lián)又稱為西伯利亞人參。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刺五加,以五葉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五加治風濕,壯筋骨,其功良深,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又“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之說,對五加做了很高的贊譽。
《名醫(yī)別錄》認為五加有「補中,益精,堅筋骨,強意志」等功效。
刺五加于《實用補養(yǎng)中藥一書》中記載,屬于補氣藥,具有補虛扶弱的功效,可來預防或治療體質虛弱之癥候,滋補強壯,延年益壽。
編輯本段植物形態(tài)
正式學名為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Ruper.etMaxim.)Maxim.為最早公開使用之名稱。保留學名為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er.etMaxim.)Harms.為最早之植物名,目前仍廣泛被中國科學家使用。第一學名為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Extract。
落葉灌木,高1~6m。莖密生細長倒刺。掌狀復葉互生,小葉5,稀4或3,邊緣具尖銳重鋸齒或鋸齒。傘形花序頂生,單一或2~4個聚生,花多而密;花萼具5齒;花瓣5,卵形;雄蕊5,子房5室。漿果狀核果近球形或卵形,干后具5棱,有宿存花柱。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山地林下及林緣。主產于東北地區(qū)及河北、北京、山西、河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