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葉參

    《全國中草藥匯編》:竹葉參拼音注音Zhú Yè Shēn別名

    黃竹參

    來源

    鴨跖草科紫背鹿銜草Murdannia divergens (C. B. Clarke)Bruckn.[Aneilema divergens C. B. Clarke],以入藥。

    生境分布

    貴州、云南。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補(bǔ)肺腎,鎮(zhèn)咳,健胃止血。主治氣虛頭暈,耳鳴虛咳,病后食欲不振,吐血。

    用法用量

    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竹葉參拼音注音Zhú Yè Shēn別名

    白龍須、竹葉七、獆豬七、白毛七(《陜西中草藥》),石竹根、竹節(jié)參、竹根七(《貴州藥植目錄》),白根藥、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云南中草藥》)。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廣東萬壽竹根莖。夏秋間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分布陜西及長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廣東萬壽竹,又名:山竹花、一線香、竹節(jié)草、玉竹草、白子草、竹葉草。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1米。根莖短,簇生多數(shù)須根。莖細(xì),有分枝。葉互生,質(zhì)??;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5~1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有明顯平行脈;葉柄短。傘形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有花2~4朵,罕為5~7朵;花序柄短,頂部有一片與葉相似的氈片;花下垂,白色或淡紫色,鐘狀,長1.5~2厘米,裂片6,基部有距;雄蕊6;子房3室。漿果球形,黑色,花期夏季。

    性味

    苦辛,涼。

    ①《云南中草藥》:"苦,涼。"

    ②《江西草藥》:"性平,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舒筋活血。治高熱不退,虛勞骨蒸潮熱,風(fēng)濕麻痹,關(guān)節(jié)腰腿疼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過多,癰疽瘡癤,跌打損傷,骨折。

    ①《陜西中草藥》:"滋陰補(bǔ)虛,祛風(fēng)濕,活絡(luò)鎮(zhèn)痛。治虛勞,骨蒸潮熱,肺結(jié)核,心慌氣短,風(fēng)濕腰腿痛,坐骨神經(jīng)痛。"

    ②《云南中草藥》:"接骨止血.消炎止痛,祛風(fēng)除濕。"

    ③《江西草藥》:"祛風(fēng)散熱,舒筋活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燉雞、研末為散。外用:搗敷患處。

    復(fù)方

    ①治小兒高燒:山竹花根適量,研末。每次一錢,日二次,冷開水送服。

    ②治手足麻痹:山竹花根二兩,雞蛋一個(gè)。水燉,服湯食蛋。

    ③治風(fēng)濕痛:山竹花根六錢,紅孩兒根五錢,茜草根、大血藤根、虎刺根各三錢。用白酒一斤浸泡七天,每次服五錢至二兩,早晚各一次。

    ④治腰痛:山竹花根適量,研末。每次二錢,水酒沖服,早晚各一次。(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⑤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過多,肺結(jié)核:白根藥三至五錢。水煎服或燉雞服。(《云南中草藥》)

    ⑥治跌打損傷,骨折,槍傷,瘡癤,蜂窩組織炎:白根藥(鮮)搗爛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⑦治毒蛇咬傷,引起昏迷:山竹花根二餞,研末,用萬年青根三錢,煎水沖服。(《江西草藥》)

    備注

    本品在貴州地區(qū)亦作百尾筍使用,參見"百尾筍"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竹葉參拼音注音Zhú Yè Shēn別名

    白龍須、竹葉七、白毛七、豪豬七、石竹根、竹節(jié)參、竹根七、百尾筍、白根藥、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竹林消、倒竹傘。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Canton Fairybells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萬壽竹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isporum cantoniense (Lour.) Merr.[Fritillaria cantoniense Lour.]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間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長江以南、陜西、臺(tái)灣、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1m。根莖短,簇生多數(shù)須根。莖細(xì),有分枝。葉互生,有短柄;葉片質(zhì)薄,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0cm,寬1.5-3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有明顯平行脈;葉柄短。傘形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有花2-40朵;花序柄短,頂端有1片與葉相似的苞片;花下垂,白色或淡紫色,鐘狀,長1.5-2cm,花被片6,基部有距;雄蕊6,內(nèi)藏;子房3室,長球形;花柱細(xì)長,柱頭3裂。漿果球形,黑色。種子2-3顆?;ㄆ谙募?。

    性狀

    性狀鑒別 干燥根莖呈扁圓柱形,彎曲,長5-10mm,直徑約5mm,下面生有多數(shù)細(xì)根。根呈圓柱形,略扭曲,長4-10mm,直徑1-2mm;表面黃棕色,具細(xì)縱紋。質(zhì)硬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淡棕色。氣微,味甘、微辛。以根粗、色黃棕色為佳。

    藥理作用

    萬壽竹制劑對蛙、兔和狗勻有明顯的強(qiáng)心作用,與西地蘭、毒毛花苷比較,其減慢心率的作用更為明顯。

    性味

    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舒筋活血;清熱祛痰止咳。主風(fēng)濕痹證;關(guān)節(jié)腰腿疼痛;跌打損傷;骨折;虛勞;骨蒸潮熱;肺癆咯血;肺熱咳嗽;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根熬膏涂。

    各家論述

    1.《陜西中草藥》:滋陰補(bǔ)虛,祛風(fēng)濕,活絡(luò)鎮(zhèn)痛。治虛勞,骨蒸潮熱,肺結(jié)核,心慌氣短,風(fēng)濕腰腿痛,坐骨神經(jīng)痛。

    2.《云南中草藥》:接骨止血,消炎止痛,祛風(fēng)除濕。

    3.《江西草藥》:祛風(fēng)散熱,舒筋活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斑鳩占拼音注音Bān Jiū Zhàn別名神仙豆腐柴、狐臭柴來源馬鞭草科斑鳩占Premna fulva Graib,以根、葉入藥。生境分布貴州。功能主治清濕熱,解毒,調(diào)經(jīng)。主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水腫瘡毒。用法用量1~2兩。外用......
  • 拼音注音Bān Jiū Zhàn Yè別名戰(zhàn)骨來源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黃毛豆腐柴的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rmna puberula Pamp.Premna fulua Craib.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境分......
  • 《全國中草藥匯編》:斑鳩木拼音注音Bān Jiū Mù別名斑鳩菊、白花毛桃來源菊科斑鳩菊屬植物茄葉斑鳩菊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以根和葉入藥。根,全年可采,鮮用或洗凈切片曬干;葉秋季采。性味甘、苦,涼。功能主......
  • 《全國中草藥匯編》:斑鳩菊別名豆腐渣樹、聾耳朵樹、雞菊花來源菊科斑鳩菊Vernonia esculenta Hemsl.[V. papillosa Franch.],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四川、云南、貴州。性味甘、澀,溫。功能主治消炎,解毒。主......
  • 別名暴馬子皮、白丁香、棒棒木、荷花丁香。英文名Syringae Cortex藥用部位木犀科植物暴馬丁香Syringa reticulate (Blume.)Hara var.mandshurica (Maxim.)Hara的樹皮。植物形態(tài)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