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細葉卷柏

    《全國中草藥匯編》:細葉卷柏別名

    柏地丁、地柏枝[云南玉溪]

    來源

    蕨類卷柏科細葉卷柏Selaginella labordei Hieron.,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消炎退熱,止血,止喘。主治傷風鼻塞,肝炎,膽囊炎,小兒高熱驚厥,哮喘,浮腫,小兒疳積,口腔炎,鼻衄,月經(jīng)過多,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

    0.3~1兩;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細葉卷柏拼音注音Xì Yè Juǎn Bǎi別名

    柏地丁、心基卷柏、地柏枝、毛利利、金花草、雞腳草、雞腱草、四葉草

    英文名Labord's Spikemoss出處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卷柏科植物細葉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laginella labordei Hieron.[ S.hupehensis Pamp.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2800m的林下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10-40cm。主莖禾稈色,營養(yǎng)葉二型,在枝兩側及中間各2行;側葉狹卵形,長2-3mm,寬1-1.5mm,葉基不等,先端具鈍尖頭,邊緣有疏細齒;中葉薄紙質,卵形,長1.5-2mm,寬0.8-1mm,葉基不相等,先端突尖呈芒狀,邊緣有細刺狀齒。孢子囊穗扁單生于小枝頂端,長0.5-1.2cm;孢子葉二型,側葉卵形,長約1.8mm,寬約0.6mm,先端漸灑呈尾狀,邊緣有小齒,膜質;中葉較大,長三角卵形,長約2mm,寬約0.6mm,先端鈍,邊緣有小齒,薄紙質。大孢子囊近球形,生在囊穗下部,小孢子囊圓腎形,生在囊穗上部。

    歸經(jīng)

    肺;肝;脾;大腸經(jīng)

    性味

    微苦;澀;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平喘;止血。主小兒高熱驚風;肝炎;膽囊炎;泄瀉;疳積;哮喘;肺癆咳血;月經(jīng)過多;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利濕、止血、定喘的功能。用于小兒驚風、疳積、肝炎、膽囊炎,腸炎痢疾、哮喘、肺癆咳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用治口腔炎及外傷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枝蓮拼音注音Bàn Zhī Lián別名并頭草、狹葉韓信草、牙刷草、四方馬蘭英文名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on [S. ......
  • 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別名翻白葉樹、紅半楓荷、大葉半楓荷、白背楓、陰陽葉、鐵巴掌、半梧桐、番張麻、米紙來源為梧桐科翅子樹屬植物異葉翅子木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以根或莖枝入藥。全年可采,分別......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處《廣西中草藥》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葉。功能主治治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半楓荷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焙干研末撒患處。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根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Gēn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砂質土山坡、平原、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產(chǎn)廣東、廣西。原形態(tài)翻白葉樹,......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柱花別名出泡草、白泡草來源爵床科半柱花Hemigraphis procumbens (Lour.) Merr.,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廣西。性味微辛,涼。功能主治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痢疾:全草3~5錢,水煎服。跌打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