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藏菖蒲

    別名

    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葉菖蒲

    英文名BHIZOMA ACORI CALAMI來源

    本品系藏族習用藥材。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性狀

    本品呈扁圓柱形,略彎曲,長4~20cm,直徑0.8~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0.5~1.5cm,具縱皺紋,一面具密集圓點狀根痕;葉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側面莖基痕周圍常殘留有鱗片狀葉基和毛發(fā)狀須根。質硬,斷面淡棕色,內皮層環(huán)明顯,可見眾多棕色油細胞小點。氣濃烈而特異,味辛。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炮制

    除去雜質,切成片,曬干。

    鑒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類方形,外壁增厚,棕褐色。皮層寬廣,薄壁細胞作圈鏈狀排列,有大型的細胞間隙,散有纖維束及葉跡維管束,葉跡維管束外韌型;內皮層明顯。中柱散列多數維管束,周木型及外韌型。薄壁組織中散有棕色油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ml,加熱回流20分鐘,放冷,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藏菖蒲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 G薄層板上,以氯仿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

    含量測定

    照揮發(fā)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2.0%(ml/g)。

    性味

    苦、辛,溫、燥、銳。

    功能主治

    溫胃,消炎止痛。用于補胃陽,消化不良,食物積滯,白喉,炭疽等。

    用法用量

    3~6g。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ì Má Cán別名木薯蠶來源藥材基源:為天蠶蛾科動物蓖麻蠶的幼蟲或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Donovan)采收和儲藏:將幼蟲置沸水中略燙,取出拌以草木灰,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全國中草藥匯編》:薄葉卷柏別名地柏、巖卷柏、地柏椏來源蕨類卷柏科薄葉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功能主治活血調血,清熱解毒。主治婦女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 拼音注音Báo Yè Jí Dòu來源豆科薄葉棘豆Oxytropis leptophylla (Pall.)DC.,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吉林、河北、山西、內蒙古。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禿瘡,瘰疬。用法用量搗爛敷患處。摘錄《全國中草......
  • 拼音注音Báo Yè Huánɡ Qín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葉黃芩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utellaria regeliana Nakai var.ikonnikovii(Juz.)G.Y.Wu et H.W.Li[S.ik......
  • 拼音注音Báo Zhù Cǎo別名水澤蘭、冷水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薄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rtera sinensis HemsL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溪邊或河旁巖石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