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麻灰

    《中藥大辭典》:黃麻灰拼音注音Huánɡ Má Huī出處

    《陸川本草》

    來源

    為椴樹科植物黃麻莖皮纖維煅制的灰。

    功能主治

    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撒敷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黃麻灰拼音注音Huánɡ Má Huī英文名Roundpod Jute ash出處

    出自《陸川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椴樹科植物黃麻Corchorus capsubris L.莖皮纖維燒存性的灰。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chorus capsubris L.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野或人工栽培。

    資源分布:我國長江以南各地普遍栽培。

    原形態(tài)

    黃麻 直立木質(zhì)草本,高1-2m。全株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2cm,被柔毛;葉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至狹窄披針形,長5-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粗鋸齒,最下面的2鋸齒長而成鉆形,向下彎曲,兩面均無毛;三出脈的兩側(cè)脈上行不過半,中脈有側(cè)脈6-7對?;▎紊驍?shù)朵排成腋生聚傘花序,有短的花序柄及花柄;萼片4-5片,長3-4mm;花瓣黃色,倒卵形,與萼片約等長;雄蕊18-22,離生;子房無毛,柱頭淺裂。蒴果球形,直徑1cm或稍大,先端無角,表面有直行鈍棱及小瘤狀突起,5丬裂開?;ㄆ谙募荆锖蟪墒?。

    歸經(jīng)

    脾經(jīng)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理傷;止血。主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每次0.5-1.5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蘞子拼音注音Bái Liǎn Zǐ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果實(shí)。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蘞“條。功能主治《藥性論》:“治溫瘧,主寒熱結(jié)壅熱腫。“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敷。復(fù)方止血消腫:白蘞成熟果實(shí)......
  • 拼音注音Bái Kòu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滑葉山姜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儲藏:果實(shí)將熟時(shí)采收,烘干或陰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路邊和草叢等潮濕之地。資源分布:分布于廣......
  • 《中國藥典》:白薇拼音注音Bái Wēi別名白馬尾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薯莨拼音注音Bái Shǔ Lànɡ別名山仆薯、板薯、那亞、榜花薯、葉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以塊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甘,......
  • 《中藥大辭典》:白藤拼音注音Bái Ténɡ別名大發(fā)汗、白花藤、大毛豆、斷腸葉(《云南中草藥選》)。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葉。全年可采,切碎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河邊陰濕地。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攀援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