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孝扇草根

    《中藥大辭典》:孝扇草根拼音注音Xiào Shàn Cǎo Gēn出處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為旋花科植物腎葉天劍。

    生境分布

    生海濱沙土。分布我國東南沿海各地。

    原形態(tài)

    腎葉天劍,又名:濱旋花、孝扇草、沙馬藤:

    多年生草本。地下莖粗長,徑約7毫米,伸延于砂中,皮粗,褐色;莖細長,橫臥或纏繞,無毛。葉互生;腎狀圓形,長2~3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圓,微有小凹或小凸,邊緣波狀彎曲,基部深心形。質(zhì)厚,光澤;有長柄?;▎紊谌~腋,花梗較葉稍長,苞片2,廣卵形或廣卵狀三角形,長1~1.3厘米;萼片5,卵圓形;花冠漏斗狀,淡白色,長4~5厘米,具5淺裂;雄蕊5;雌蕊1,花柱絲狀,柱頭2,扁平,卵形。蒴果卵圓形,苞、萼均宿存。種子橢圓形,黑色,無毛?;ㄆ?~6月。

    功能主治

    《中國藥植圖鑒》:"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

    臨床應(yīng)用

    治療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取孝扇草根1兩切碎,每日2次煎服。經(jīng)治32例,8例痊愈,19例有顯著進步或好轉(zhuǎn),5例無改變。本品對關(guān)節(jié)腫痛有消腫止痛作用,一般服藥2~3次即開始見效,但對慢性患者多需長期治療。治程中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孝扇草根拼音注音Xiào Shàn Cǎo Gēn別名

    扶子苗、濱旋花、孝扇草、沙馬藤

    英文名Root of Seashore Glorybind出處

    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腎葉打碗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ystegia soldanella (L.) R. Br.[Cinvolvulus soldanella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濱沙地或海岸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臺灣等沿海地區(qū)。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全株近于無毛。根細長。莖平臥,有細棱或有時具狹翅。單葉互生;葉柄長于葉片;葉片腎形,長.9-4cm,寬1-5.5cm,質(zhì)厚,先端圓或凹,具小短尖頭,全緣或淺波狀?;▎我?,腋生;花梗長于葉柄,有細棱;苞片2,寬卵形,比萼片短,先端圓或微凹,具小短尖;萼片5,近于等長,外萼片長圓形,內(nèi)萼片卵形,具小尖頭;花冠淡紅色,鐘狀,冠檐微裂;雄蕊5,花絲基部擴大,無毛;子房無毛,柱頭2裂,扁平。蒴果卵球形,長約1.6cm。種子黑色,長6-7mm,表面無毛亦無小疣?;ㄆ?-6月。

    歸經(jīng)

    肝;脾;腎經(jīng)

    性味

    苦;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利水;化痰止咳。主風(fēng)濕痹痛;水腫;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3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別名慈竹油。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i)Keng f.[Sinocalmus affinis(Rendle......
  • 《中藥大辭典》: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類草藥性》:“燒灰研細,搽小兒肥瘡?!阿凇吨貞c草藥》:“調(diào)氣,治脫肛,疝氣?!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或燉團魚吃。外用:燒存性調(diào)敷。摘錄《......
  • 《中藥大辭典》: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功能主治①《綱目》:“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涂之,或入輕粉少許?!阿凇睹耖g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阿邸端拇ㄖ兴?.....
  • 《中藥大辭典》: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癆傷吐血。用法用量鮮慈竹花半斤,鮮黃桷樹寄生半斤,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
  • 《中藥大辭典》: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炮制鮮用或姜汁炒用。歸經(jīng)入肺、胃、肝等經(jīng)。性味味甘,性微寒,無毒。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除煩止嘔。治胃熱嘔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