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莎木面

    拼音注音Shā Mù Miàn別名

    莎而(《海藥本草》),沙孤米(《東西洋考》),西國米(《通雅》)。

    出處

    《海藥本草》

    來源

    為棕櫚科植物西谷椰子木髓部提出的淀粉。

    生境分布

    南洋群島一帶多栽培。

    原形態(tài)

    西谷椰子,又名:莎木(《本草拾遺》),沙孤(《東西洋考》)。

    常綠喬木。桿高10~20米,由桿基部生多數(shù)萌芽,幼時包圍葉柄之葉鞘生有硬刺,亦有漸次生長而失去者,故可分為"有刺"及"無刺"二種。葉為羽狀,頗似椰子。圓錐花叢,花梗頗大,著生多數(shù)淡紅色花,為黃褐色有光澤之鱗被所包,果實大如李子。

    性味

    甘,溫。

    ①《海藥本草》:"平溫,無毒;"

    ②《綱目》:"甘,平溫。無毒。"

    功能主治

    溫中健脾。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①《本草拾遺》:"溫補。"

    ②《海藥本草》:"主補虛冷,消食。"

    ③《柑園小識》:"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制法

    開花前采伐樹干,截段,縱向破開后,投河中浸軟,除去外皮,取其木髓部,用普通制淀粉法,經(jīng)過粉碎、篩漿過濾、反復(fù)漂洗、沉淀、干燥等過程制取淀粉。最純者色白,次者帶褐色。淀粉曬至未十分干燥時,破碎后納諸布袋中,搖成細(xì)粒,再行曬干,即為西國米。質(zhì)凈色白者名"真珠西谷"。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出處《本草求原》性味澀甘,平。功能主治寬筋壯骨,浸酒用。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英文名Root o......
  • 拼音注音Bái Lónɡ Tou出處《南京民間藥草》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萵苣的根。春、夏采。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河南。原形態(tài)原植物詳“山萵苣“條。性狀幼苗時,根呈塊狀,簇生。卵圓形,肉質(zhì),表面黃褐色,平滑;老時伸延呈圓錐形而細(xì)長,側(cè)生支根。纖細(xì),干......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龍穿彩別名白龍串彩、白龍蒼、白龍昌菜、白花益母草、膿瘡草來源唇形科盤澤草屬植物白龍穿彩Panzeria alashanica Kupr.,以全草入藥。夏季花未開或初開時割取全草,曬干。性味辛、微苦,平。注意孕婦及無瘀者......
  • 《中藥大辭典》:百兩金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別名八爪龍、八爪金龍(《草木便方》),開喉劍、葉下藏珠、狀元紅(《天寶本草》),山豆根、鐵雨傘、真珠涼傘(《福建中草藥》),野猴棗、珍珠傘(江西《草藥手冊》)。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紫......
  • 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 Yè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紫金??浦参锇賰山鸬娜~片?;瘜W(xué)成分莖、葉含紫金牛酸、巖白菜素。性味《福建中草藥》:“微咸,涼?!肮δ苤髦巍斗诸惒菟幮浴罚骸鞍鼡p傷,涂諸瘡,通淋。“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