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石巖雞

    拼音注音Shí Yán Jī別名

    骨碎補、山知母

    來源

    藥材基源:為骨碎補科植物中國骨碎補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vallia sinensis(Christ)Ching[D.solida(Forst.)Sw.var.sinensis Christ]

    采收和儲藏:多在4-8月挖取,洗凈,除去附葉、須根,鮮用,或曬干后用火燎去毛茸。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海拔500-1400m的山谷、溪流旁巖石上或樹干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達40cm。根莖長而橫生,連同葉柄密被深棕色、基部卵形、上部長鉆形邊緣有睫毛的鱗片。葉遠生;葉柄長約15cm,棕禾稈色,向上光滑;葉片厚紙質(zhì),五角形,長與寬約18-22cm,先端漸尖而有淺齒,基部心臟形,三回羽裂;羽片約10對,下部的柄長4-6mm,基部1對最大,三角形,長10-12cm,寬8-10cm;向上羽片漸縮小,先端短漸尖,基部偏斜;一回小羽片8-10對,有短柄,基部下側(cè)1片特大,長圓狀披針形,長5-6cm,寬2.5-3cm,急尖頭,羽狀深裂至有狹翅的小羽軸;末回小羽片約6對,無柄,基部1對較大,長圓形,圓鈍頭,基部斜楔形,下側(cè)下延;葉脈羽狀分叉,斜向上。孢子囊群位于全部羽片上,背生于小羽片的上部近緣處,每裂片鈍齒通常1個;囊群蓋管狀,紅棕色,先端截形。

    性味

    苦;溫

    功能主治

    壯筋骨;強腰膝;止痢。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久??;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別名花葉葉、小花草、花花草出處《紅河中草藥》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夏、秋采。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紅河州南部熱帶半山坡的疏林草叢中。原形態(tài)直立草本。莖圓柱形,基部木質(zhì),被棕......
  • 《中藥大辭典》:慈烏拼音注音Cí Wū出處《綱目》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肉。生境分布棲于山區(qū)及平原的田野間,好群棲。主食農(nóng)作物的種子,亦吃昆蟲。分布幾遍全國,但南方較少。原形態(tài)寒鴉(《嘉佑本草》),又名:烏、鸒(《詩經(jīng)》),鵯鶋(《爾雅》),......
  • 《中藥大辭典》:慈烏膽拼音注音Cí Wū Dǎn別名烏鴉膽(《綱目拾遺》)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膽。功能主治《綱目拾遺》:“明日開瞽,功勝空青,點青盲最驗。解藤黃毒?!皬头街螤€弦風眼及翳障:烏鴉膽點之。(王玷桂《不藥良方》)摘......
  • 《中藥大辭典》:慈姑拼音注音Cí Gū別名茨菇(《藥性論》),白地栗(《本草圖經(jīng)》),慈菇(《滇南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生境分布生沼澤中。各地均有分布。原形態(tài)慈姑,又名:藉姑、水萍(《別錄》),槎牙(《唐本草》)......
  • 《中藥大辭典》:慈姑葉拼音注音Cí Gū Yè出處《綱目》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葉片。性味①《本草圖經(jīng)》:“味甘微苦,寒,無毒?!阿凇吨貞c草藥》:“(全株)辛辣,有小毒?!肮δ苤髦蜗[,解毒。治瘡腫,丹毒,惡瘡。①《日華子本草》:“研敷蛇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