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夾蛇龜肉

    《中藥大辭典》:夾蛇龜肉拼音注音Jiá Shé Guī Ròu出處

    《食性本草》

    來源

    為龜科動(dòng)物夾蛇龜。

    性味

    ①《食性本草》:"寒,有毒。"

    ②《綱目》:"甘,寒,有毒。"

    功能主治

    ①《食性本草》:"主筋脈,補(bǔ)損,肉生研厚涂。"

    ②《日華子本草》:"肉可生搗,罯敷蛇毒。"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夾蛇龜肉拼音注音Jiá Shé Guī Ròu英文名tortoise meat出處

    出自《食性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龜科動(dòng)物黃緣閉殼龜或三線閉殼龜?shù)娜狻?/p>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Cuora flavomarginata(Gray)2.Cuora trifasciata(Bell)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捕捉后,殺死去骨臟、外殼,取肉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息于陸地。以蛞蝓、蝸牛、昆蟲以及植物等為食。

    2.生活于山谷河流。

    資源分布:1.分布于江蘇、浙江、福建、臺(tái)灣、河南、湖北等地。

    2.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1.黃緣閉殼龜,背甲長127-142mm,寬92-97mm。殼高63-65mm。頭部光滑無小鱗;吻端平切直下,上喙口喙明顯鉤曲;背甲顯著拱起,邊緣齊嵴棱三條,鈍圓不顯;頸盾較大,后面較寬,第1枚椎盾前寬后窄,第2枚反之,第3-4枚寬大于長,緣盾近方形,背面盾片均具明顯的同心環(huán)。腹甲大而平膽,前后渾圓,無同心環(huán),喉盾左右合攏時(shí)呈心形,肛盾單枚,其上有1行盾溝為肛盾長度的一半左右;甲橋不明顯,無腑盾及胯盾,背腹甲及胸、腹盾片間有韌帶相連,殼可完全閉合,前臂鱗片寬大,略呈覆瓦狀,掌跖部具平扁大鱗,指趾間半蹼,尾甚短,背甲棕褐色,正中嵴棱蠟黃或淺褐色,腹面黑褐色,腹甲邊緣及甲橋黃色,眼后有一鑲黑邊的檸檬黃縱紋,在枕部相連成“V”形斑,下喙正中橘紅,喉部黃色,四肢背面鐵灰,腹面蠟黃,尾背具黑褐色縱紋。

    2.三線閉殼龜,背甲長90-165mm,寬71-112mm,高37-58mm。頭較小,光滑無鱗,吻較尖鈍,上喙緣稍鉤曲,鼓膜小而顯,背甲嵴棱3條,中央寬圓,兩側(cè)不顯。頸盾窄 小,第1枚椎盾三角形,第2、3、4枚六角形,第5枚扇形,第8、9核算緣盾最大,腹甲大而平坦,前緣深圓,后緣有缺刻。背腹甲和胸、腹盾片間以韌帶相連,甲殼可完全閉合。甲橋不明顯,無腑盾,胯盾極小。指、趾間全蹼爪細(xì)而彎曲,尾短小。背面棕褐色,三條縱棱黑色,腹甲黑色,其邊緣為黃色,甲橋有一長黑紋,頭背蠟黃色,與頭側(cè)黑色地截然分明,并在眼后嵌有紅褐色橢圓斑。幼龜嵴棱明顯,緣盾邊緣略向上翹。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滋補(bǔ)強(qiáng)壯;活血解毒。主虛贏瘦;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適量。外用:適量,生搗敷。

    各家論述

    1.《食性本草》:主筋脈,補(bǔ)損,肉生研厚涂。

    2.《日華子本草》:肉可生搗,罯敷蛇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垂絲衛(wèi)矛拼音注音Chuí Sī Wèi Máo別名球果衛(wèi)矛、五棱子(《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青皮樹(《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小米飯、暖木(《中國經(jīng)濟(jì)植物志》)。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垂絲衛(wèi)矛的莖皮或根。全年......
  • 拼音注音Chuí Sī Wèi Máo Guǒ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垂絲衛(wèi)矛Euonymus oxyphyllus Miq.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uonymus oxyphyllus Miq.采收和儲(chǔ)藏:9月后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曬......
  • 《中藥大辭典》:垂絲海棠拼音注音Chuí Sī Hǎi Tánɡ出處《綱目》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垂絲海棠的花。2月采收。生境分布產(chǎn)我國西南部,現(xiàn)已廣為栽培。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dá)5米,樹冠疏散。小枝幼時(shí)紫色,初有毛,后脫落。葉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卵......
  • 《全國中草藥匯編》:垂果南芥拼音注音Chuí Guǒ Nán Jiè來源十字花科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以果實(shí)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主治瘡瘍腫毒。用法用量1~3......
  • 拼音注音Chuí Guǒ Dà Suàn Jiè出處據(jù)《晶珠本草》記載: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癥和騷熱病。原植物果莢同側(cè)懸垂是其特征。《形態(tài)比喻》記載:垂果大蒜芥生長在旱灘、田邊地頭。葉像蘿卜葉;根細(xì);莖單一,分枝多,枝頭開黃花;果莢長,狀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