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垂果南芥

    《全國中草藥匯編》:垂果南芥拼音注音Chuí Guǒ Nán Jiè來源

    十字花科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以果實入藥。

    生境分布

    內(nèi)蒙古、東北、華北、西北、西南。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主治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1~3錢,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垂果南芥拼音注音Chuí Guǒ Nán Jiè別名

    文珠日-赫其(蒙名)

    出處

    《內(nèi)蒙古中草藥》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垂果南芥果實。秋季采收,曬干酒炒。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山溝、草地、林緣、灌木叢、河岸及路旁的雜草地。分布西北、華北、東北等地。

    原形態(tài)

    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被毛,上部分枝。葉互生,長橢圓形、倒卵形或披針形;先端尖,基部耳狀,稍抱莖,邊緣有細鋸齒,無柄.總狀花序頂生;萼片4,有星狀毛;花瓣4,十字形,較小,白色。長角果扁平,下垂,長3~10厘米。種子多數(shù),邊緣有狹翅。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治瘡癰腫毒。

    復方

    ①治癰腫:垂果南芥適量,煎湯熏洗。

    ②治陰道炎,陰道滴蟲:垂果南芥一錢。荊芥一錢,蔓荊子二錢,益母草三錢,玉竹三錢,一支蒿二錢,共研細末,每日一次,每次一錢五分,煎湯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n Lónɡ Xiānɡ Kē Kē別名里蘇子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安龍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rcrium anlungense C.Y.Wu et S.Chow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
  • 拼音注音ān ( Cǎo Lǘ )別名庵(艸閭)草、庵 (艸閭)篙、淹 (艸閭)、覆(艸閭)、臭篙、庵蒿英文名all-grass of keiske Wormwood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庵(艸閭)的全草。拉丁植物動......
  • 拼音注音ān ( Cǎo Lǘ ) Zǐ英文名fruit of keiske Wormwood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庵(艸閭)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keiskeana Miq.采收和儲藏:冬......
  • 拼音注音ān Mó Lè別名余甘子(《臨海異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綱目》),望果(《中國樹木分類學》),油甘子(《廣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寧市藥物春》),橄攬子(《四川中藥志》),喉甘子、魚木果(《廣西藥植名錄》)......
  • 拼音注音ān Lǘ別名庵蘆(《本草經(jīng)集注》),庵閭草(《千金翼方》),庵閭蒿(《廣利方》),淹茼(《履巉巖本草》),覆閭(《綱目》),臭蒿(《藥材資料匯編》)。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庵閭的全草。8~9月割取全草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