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庵 (艸閭)子

    拼音注音ān ( Cǎo Lǘ ) Zǐ英文名fruit of keiske Wormwood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庵(艸閭)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keiskeana Miq.

    采收和儲藏:冬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草地、灌叢及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由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等地。

    原形態(tài)

    庵(艸閭),多年生草本,莖高30-100cm。主根明顯,側根多數(shù);根狀莖短,有少數(shù)營養(yǎng)枝。莖直立,常叢生,具柔毛,中部以上常分枝。下部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倒卵形勤儉到卵狀匙形,長4-6cm,寬2-4cm,先端鈍尖,基部漸狹,楔形,中部向上邊緣有疏鋸齒或淺裂齒;上面無毛或有微毛,下面色淺,稍有絹毛;上部葉長圓形,有微齒或全緣。頭狀花序多數(shù),于莖頂和分枝上排列成疏散的復總狀花序,長達40cm,有細長的花梗及細小的苞葉;總苞球形,寬3-3.5mm;總苞片3-4層,背面綠色,內層邊緣寬膜質,無毛;雌花6-10朵;中間兩性,花13-18朵,均為管狀,淡黃色,兩性花花柱分枝先端為披針形突漸尖。瘦果長約2mm?;ā⒐?-11月。

    性味

    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祛風除濕。主婦女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或搗汁;或入丸、散。

    復方

    ①治婦人夙有風冷,留血結聚,月水不通:庵LV子一斤(升),桃仁二兩(湯浸,去坡 、尖、 雙仁),大麻仁二升。上藥都欣嶺 碎,于次瓶內,以酒二斗,浸,密封頭。五日后 ,每服暖飲三合,漸加至五合,日三服。(《圣惠方》庵LV子酒)②治產后腹痛:庵LV子、桃仁二兩(湯浸,支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上搗羅為末 ,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熱湯下二十丸。(《普濟方》庵LV子丸)③治產后血痛:庵LV子一兩。水一升,童子小便二杯,煎飲。(《瀕湖集簡方》)④治婦人卒漏下,先多后少,日久不斷:庵LV子(微炒)、熟干地黃(焙)、蒲黃(微炒)、當歸 (炒焙)各二兩。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 、臨臥。(《圣濟總錄》庵LV飲 )⑤治陽萎:庵LV子二至三錢。水煎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⑥治墜墮閃肭,血氣凝滯腰痛:庵LV子半兩,當歸、威靈仙、破故紙(炒)、杜仲(炒)、桂心 各五錢,乳香、沒藥各二錢半。上為細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酒鹽 湯任下。(《濟生方》庵LV丸)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庵LV子,行血散結之藥,婦人月事不以時至,審察未定者,不可經用,瘀血病見之不審者勿試。

    2.《本經》: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寒濕痹,身體諸 痛。

    3.《別錄》:療心下堅,隔中寒熱,周痹,婦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

    4.《藥性論》:益氣,主男子陰萎不起,治心腹脹滿,能消瘀血。

    5.《日華子本草》:治腰腳重痛,膀胱疼,明目,及骨節(jié)煩痛。

    6.《本草圖經》:治打撲損。

    7.《綱目》:擂酒飲,治閃挫腰痛。

    8.《本草備要》:行水散血。治陽痿經澀,產后血氣作痛,能制蛇。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ǎi Jiě Ténɡ別名金線風、涼粉藤、寄山龍、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鎖匙、獨腳烏柏。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粉葉輪環(huán)藤的根或藤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clea hypoglauca(Schauer)Diels采收和儲......
  •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別名白金果欖、山總管、百解薯。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香港馬兜鈴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洗凈,切片,曬干。生......
  •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別名神仙對坐草、石上蜈蚣、飛天蜈蚣、百足草、鐵斑鳩、巴巖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雞尾、細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
  • 《中國藥典》: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別名百條根、百部草、鬧虱藥、藥虱藥英文名RADIX STEMONAE來源本品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 《中藥大辭典》:百部還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別名還魂草(《廣西中藥志》),狗笠耳(《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廣西中藥志》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葉。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原形態(tài)蔓生草本,全株有腥味,光滑無毛。莖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