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垂果大蒜芥

    拼音注音Chuí Guǒ Dà Suàn Jiè出處

    據(jù)《晶珠本草》記載: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癥和騷熱病。原植物果莢同側(cè)懸垂是其特征?!缎螒B(tài)比喻》記載:垂果大蒜芥生長在旱灘、田邊地頭。葉像蘿卜葉;根細;莖單一,分枝多,枝頭開黃花;果莢長,狀如松針,種子狀如金砂。功效治肺病、血病,獨味湯內(nèi)服治血病有效。

    據(jù)查證,各地用法不一。云南用高蔊菜Rorippa elata (Hook.f.et Thoms.)Hand.-Mazz.,有些地區(qū)藏醫(yī)用糖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垂果大蒜芥的全草和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symbrium heteromallum C.A.Mey.

    采收和儲藏:5-6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參拔900-3500m間的林下、陰坡、河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 、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地。自產(chǎn)自用。

    原形態(tài)

    垂果大蒜芥,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莖直立,不分權(quán)或分枝,具疏毛?;~葉柄長2-5cm;葉片為羽狀深裂或全裂,葉片長5-15cm,先端裂片大,長圓狀三角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漸尖,基部常與側(cè)裂片匯合,全緣或具齒,側(cè)裂片2-6對,長圓狀橢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上部的葉無柄,葉片羽狀淺裂,裂片披針形或?qū)挆l形??偁罨ㄐ蛎芗蓚惴繝睿谘娱L;萼片4,淡黃色長圓形;內(nèi)輪的基部略成囊狀;花瓣黃色,長圓形,長3-4mm,頂端鈍圓,具爪。雄蕊6,花絲分離,無齒或翅;雌蕊1,子房無柄,柱頭鈍,不裂或2裂。長角果線形,纖細,長4-8mm,常下垂,果瓣略隆起。種子長圓形,黃棕色?;ㄆ?-5月,果期5-6月。

    性狀

    性狀鑒別,莖圓柱形,上部有分楠,長可達80cm;表黃綠色或綠棕色;斷面髓部類白色。葉皺縮多破碎,完整葉展平后,呈長圓狀披針形,羽狀深裂或全裂,全緣或具齒,側(cè)裂片2-6對??偁罨ㄐ?,花梗纖細,花黃色或黃棕色,萼片4,花瓣4。長角果圓柱形,稍扁而彎曲,長4-7cm,寬約0.8mm,頂端有極短的宿存花柱,種子多數(shù),氣微。

    種子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1mm,寬0.5mm;黃棕色,放大鏡下可見顆粒狀紋理,子葉2片,肥厚,縱折,有油性。破碎后香氣濃,味辛辣刺鼻。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味甘;癥;性涼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清熱;解毒。主急慢性氣管炎;百日咳;全草可治淋巴結(jié)核;外敷可治肉瘤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鮮草適量,搗敷。

    制劑

    丸劑,湯劑,膏劑。

    復(fù)方

    方一:辟毒丸:水銀、硫黃、元胡、化若賽保、商陸、草烏頭、馬錢子、唐古特烏頭、訶子、垂果大蒜芥、孔雀翎灰、骨碎補、食用蔓菁子、賽乃亥、柳蘭葉風(fēng)毛菊、水牛角、麝香、牛黃、石灰華、紅花、丁香、肉豆蔻、草果、小豆蔻。上藥共研細粉,石榴子煎汁制丸,開水送服,或同服五味石榴散。治療肉毒癥,咽喉阻閉,肢疲無力,目眩,視物模糊,胃絞痛等。

    方二:垂果大蒜芥獨味湯:垂果大蒜芥一味煎湯內(nèi)服,可治療血病。

    方三,垂果大蒜芥和無莖芥煎湯,加童便,白糖為引內(nèi)服,主治哮喘。

    方四:西北利亞蓼、垂果大蒜芥、紅耳鼠兔糞膏、堿花。共研細末,童便調(diào)和涂擦。主治各種肉核病。

    方五:垂果大蒜芥、四川馬先蒿、車前子、翠雀花、紅糖等。為丸內(nèi)服??稍锛∪鈨?nèi)的黃水。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側(cè)耳拼音注音Bái Cè ěr別名白耳菜、叫天雞(《貴州民間方藥集》),光板、金苦板(《浙江中藥資源名錄》),蒼耳七,金錢燈塔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白須草的帶根全草。全年可采。......
  • 《中藥大辭典》:白僵蠶拼音注音Bái Jiānɡ Cán別名僵蠶(《千金方》),天蟲(《藥材資料匯編》),僵蟲(《河北藥材》)。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蟲。收集病死的僵蠶,倒入石灰中拌勻,吸去水分,曬......
  • 《中藥大辭典》:白克馬葉拼音注音Bái Kè Mǎ Yè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安息香料植物垂珠花的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多生于山中陽坡雜林中。分布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垂珠花,又名:白花......
  • 拼音注音Bái Bā Jiǎo Lián別名血絲金盆、鬼臼、九臼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貴州八角蓮的根及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ysosma majorensis(Gagnep.)Ying[Podophyllum majorense ......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蘭花拼音注音Bái Lán Huā別名白玉蘭、白緬花來源木蘭科含笑花屬植物白蘭花Michelia alba DC.,以根、葉、花入藥。夏秋采,鮮用或曬干。性味苦、辛,微溫。功能主治芳香化濕,利尿,止咳化痰。根:泌尿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