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花木通

    《中藥大辭典》:花木通拼音注音Huā Mù Tōnɡ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假須蕊鐵線蓮木質(zhì)莖。8~10月采收,刮去外皮,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中或灌木叢中。分布西藏。

    原形態(tài)

    木質(zhì)藤本。葉對生;2回3出復(fù)葉;小葉卵形,邊緣有少數(shù)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被稀疏短柔毛?;ㄒ干换ū黄?,花瓣狀,白色。瘦果多數(shù),有宿存的羽毛狀花柱。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治水腫,膀胱炎,尿道炎,口舌生瘡,久痢脫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花木通拼音注音Huā Mù Tōnɡ英文名Stem of False tomentoseanther Clematis出處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假須蕊鐵線蓮的莖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pseudopogonandra Finet et Gagnep.

    采收和儲藏:8-10月采收,刮去外皮,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700-4300m的溪邊、山溝、疏林下或灌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原形態(tài)

    假須蕊鐵線蓮,木質(zhì)藤本,長約1m。幼枝被柔毛。當(dāng)年生枝基部有芽鱗,鱗片卵狀三角形,長4-5mm,深棕色,外層鱗表面無毛,邊緣有絹狀柔毛,內(nèi)層鱗片全被柔毛。葉對生,二回三出復(fù)葉;葉柄長3-7cm,幼時被毛,后脫落無毛;小葉片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或窄卵形,長2-5cm,寬1-3cm,先端尾狀漸尖,邊緣常有1-2對牙齒或3裂,幼時兩面微被柔毛,后脫落無毛,小葉柄長0.3-1.2cm。兩性花,單生葉腋,稀有2花束生,花梗長2.5-7cm,頂端微有毛,無苞片;萼片4,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3cm,寬6-10mm,淡紫紅色或紫黑色,鐘狀,外面被稀疏柔毛或近無毛,內(nèi)面被絨毛,邊緣密被淡黃色絨毛;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長為萼片之半,花絲寬線形,長約1cm,寬1.5-2.5mm,上部及藥隔背面被密毛,基部無毛,花藥黃色;心皮多數(shù),與雄蕊等長,被淡黃色絹狀毛。瘦果狹卵形,被金黃色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狀?;ㄆ?-7月,果期8-9月。

    性狀

    性裝鑒別 莖藤圓柱形,表面粗糙,棕褐色,節(jié)稍大,枝條基部可見深棕色鱗片,鱗片外層稍光滑,內(nèi)層有絨毛,質(zhì)硬,斷面木部占大部分。氣微,味苦。

    歸經(jīng)

    歸心;小腸;膀胱經(jīng)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下乳。主水腫;小便不利;濕熱淋證;久??;口舌生瘡;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Huā Guǒ別名稱桿紅、紅果樹。來源為山茶科植物厚皮香的葉、花、果。葉,全年可采;果實,成熟時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林地、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貴州、云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原形態(tài)小喬木或灌木,高3~8米。小......
  • 別名米念巴、白花樹、翠容葉來源亞麻科白花柴Tirpitzia ovoidea Chun et How,以枝、莖、葉入藥。生境分布廣西。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舒筋活絡(luò)。跌打損傷,骨折:鮮葉搗爛加酒炒熱外敷。外傷出血:鮮葉搗爛外敷。風(fēng)......
  • 別名雞血藤[廣西]、鯉魚藤、大藍(lán)布麻來源豆科油麻藤屬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以藤莖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干。性味微苦、澀,平。功能主治補血,通經(jīng)絡(luò),強筋骨。用于貧血,白細(xì)胞減少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腿痛......
  •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ēnɡ Lonɡ別名苦燈籠、苦丁茶、崗燈籠、鬼燈籠來源為馬鞭草赪桐屬植物白花燈籠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以根或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微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定......
  • 拼音注音Bái Huā Huī Máo Huái Shù別名山豆根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豆種植物白花灰毛槐樹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灌叢中。分布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灌木,高50~150厘米,黃綠色;嫩枝被有平貼的柔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