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日華子本草》
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花朵。
酸,平。
①《日華子本草》:"平。"
②《綱目》:"酸澀,平,無毒。"
①《日華子本草》:"止冷熱痢,殺寸白、蛔蟲等。"
②《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治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久泄瀉,慢性衰弱性虛汗出,及婦人子宮內(nèi)膜炎分泌帶下。"
內(nèi)服:煎湯,1~2錢。
出自《日華子本草》。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花。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osa laevigata Michx.
采收和儲(chǔ)藏:4-6月采收將開放的花蕾,干燥即得。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向陽的山野、田邊、溪畔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金櫻子 常綠攀援灌木,高達(dá)5m。莖無毛,有鉤狀皮刺和刺毛。羽狀復(fù)葉,葉柄和葉軸具小皮刺和刺毛;托葉披針形,與葉柄分離,早落。小葉革質(zhì),通常3,稀5,橢圓狀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2.5-7cm,寬1.5-4.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細(xì)齒狀鋸齒,無毛,有光澤?;▎紊趥?cè)枝頂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直徑5-9cm;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柱頭聚生于花托口。果實(shí)倒卵形,長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ㄆ?-6月,果期7-11月。
花蕾呈球形或卵形,花托倒卵形與花萼基部相連,表面綠色具直刺。萼片5,卵狀披針形,黃綠色,伸展?;ò?,白色或淡棕色,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雌蕊多數(shù)。氣微香,味微苦澀。
肺;腎;大腸經(jīng)
酸;澀;平;無毒
澀腸,固精,縮尿,止帶,殺蟲。主久瀉久痢,遺精,尿頻,帶下,絳蟲,蛔蟲,蟯蟲癥,須發(fā)早白
內(nèi)服:煎湯,3-9g。
1.《日華子本草》:止冷熱痢,殺寸白、蛔蟲等。
2.《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治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久泄瀉,慢性衰弱性虛汗出,及婦人子宮內(nèi)膜炎分泌帶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花朵。
性味酸,平。
①《日華子本草》:"平。"
②《綱目》:"酸澀,平,無毒。"
功能主治①《日華子本草》:"止冷熱痢,殺寸白、蛔蟲等。"
②《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治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久泄瀉,慢性衰弱性虛汗出,及婦人子宮內(nèi)膜炎分泌帶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金櫻花拼音注音Jīn Yīnɡ Huā英文名Flower of Cherokee Rose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花。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osa laevigata Michx.
采收和儲(chǔ)藏:4-6月采收將開放的花蕾,干燥即得。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向陽的山野、田邊、溪畔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金櫻子 常綠攀援灌木,高達(dá)5m。莖無毛,有鉤狀皮刺和刺毛。羽狀復(fù)葉,葉柄和葉軸具小皮刺和刺毛;托葉披針形,與葉柄分離,早落。小葉革質(zhì),通常3,稀5,橢圓狀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2.5-7cm,寬1.5-4.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細(xì)齒狀鋸齒,無毛,有光澤?;▎紊趥?cè)枝頂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直徑5-9cm;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柱頭聚生于花托口。果實(shí)倒卵形,長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ㄆ?-6月,果期7-11月。
性狀花蕾呈球形或卵形,花托倒卵形與花萼基部相連,表面綠色具直刺。萼片5,卵狀披針形,黃綠色,伸展?;ò?,白色或淡棕色,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雌蕊多數(shù)。氣微香,味微苦澀。
歸經(jīng)肺;腎;大腸經(jīng)
性味酸;澀;平;無毒
功能主治澀腸,固精,縮尿,止帶,殺蟲。主久瀉久痢,遺精,尿頻,帶下,絳蟲,蛔蟲,蟯蟲癥,須發(fā)早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1.《日華子本草》:止冷熱痢,殺寸白、蛔蟲等。
2.《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治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久泄瀉,慢性衰弱性虛汗出,及婦人子宮內(nèi)膜炎分泌帶下。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