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九頭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九頭草拼音注音Jiǔ Tóu Cǎo別名

    小九股牛

    來源

    石竹科蠅子草屬植物九頭草Silene tenuis Willd.,以入藥。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通經(jīng)。用于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閉經(jīng)。

    用法用量

    2~3錢。

    備注

    (1)本種植物有一變種紫莖九頭草(癩頭參)Silene tenuis Willd. var. rubescens Franch.,藥效相似。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九頭草拼音注音Jiǔ Tóu Cǎo別名

    小九股牛

    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石竹科植物九頭草。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草叢中。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3~57厘米。根條狀,直下生,長可近32厘米,根頭處留有莖基。數(shù)莖叢生,圓柱形,綠色,被有短毛,節(jié)處膨大?;~線形,長約3.4厘米,寬約3.3毫米,具細(xì)柄;莖生葉對生,長6~8厘米,寬2.4~4毫米,抱莖,全緣,兩面均被短毛,葉緣毛較多。花單生,著生于上端的葉腋中,花柄長6~24毫米;中部有苞片1對;花萼有明顯10脈;花瓣5枚,線狀,帶有紅暈或近白色,先端2裂;雄蕊10;雌蕊花柱3。果實(shí)瓶狀,6齒裂。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

    性味

    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

    破血,清熱,利尿。治小便不利,淋漓澀痛,血尿,經(jīng)閉不通。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備注

    同屬植物九頭草,又名癩頭參、竹節(jié)防風(fēng),其形態(tài)主要區(qū)別點(diǎn)是:莖帶紫色,花為淺紅色,較本品色深。其根功效與本品相同。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九頭草拼音注音Jiǔ Tóu Cǎo別名

    瞿麥、黃金鐵、馬柴胡、金柴胡。細(xì)葉獨(dú)根、癩頭參

    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細(xì)蠅子單、紅細(xì)蠅子草的根或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ilene tenuis Willd.2.Silene tenuis Willd. Var. rubescens 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根部,洗凈,曬干或切片曬干?;蛳摹⑶锛净ㄉ形撮_放時割取地上部分,除去雜草,扎把,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坡、草叢中。

    。

    資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內(nèi)蒙、山東、新疆、青海等地。

    2.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1.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稍肥厚成細(xì)圓錘形,長達(dá)33cm,根頭處留有多條莖的殘基。數(shù)莖叢生,圓柱形,綠色,被短毛,節(jié)膨大。單葉對生;在基部簇生,莖生者2-3對,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3-9cm,寬1-4mm,基部抱莖,全緣,兩面均被短毛;葉緣毛較多?;ǘ鄶?shù),成總狀聚傘花序,小聚傘常只1花,小花梗長6-24mm,中部常有苞片1對,卵形,先端呈剛毛狀;花萼簡狀,邊緣具緣毛;有10脈,綠色或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黃色,條狀,先端2裂,爪辨不具緣毛;雄蕊10;子房長卵形,花柱3,線形。蒴果瓶狀,6齒裂,外被宿萼。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背側(cè)各具5行突起?;ㄆ?-9月,果期9-10月。

    2.本種與上種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莖帶紫色,花呈淺紅色。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錐形,長約10cm,有的可達(dá)32cm,直徑約1cm,有側(cè)根。根頭留有莖基。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具細(xì)縱皺紋。質(zhì)堅(jiān)硬,氣微,味淡。地上部分全草長30-50cm。莖多分枝,圓柱形,直徑2-3mm,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下部帶紫紅色,被有短毛,節(jié)膨大。節(jié)間長3-7cm,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對生,卷縮,完整者呈線形,長3-5cm,寬3mm,黃綠色,全緣,兩面均被短毛,基部呈短鞘抱莖?;▎紊谌~腋,多萎縮,花梗長1-2cm,下部有一對苞片,展開后可見花瓣5枚,線形,先端2裂,淡粉紅色。氣微,味微苦。

    歸經(jīng)

    肝;膀胱經(jīng)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血。主熱淋;血淋;小便不利;痢疾;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崩漏;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垂果南芥拼音注音Chuí Guǒ Nán Jiè來源十字花科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以果實(shí)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主治瘡瘍腫毒。用法用量1~3......
  • 拼音注音Chuí Guǒ Dà Suàn Jiè出處據(jù)《晶珠本草》記載: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癥和騷熱病。原植物果莢同側(cè)懸垂是其特征?!缎螒B(tài)比喻》記載:垂果大蒜芥生長在旱灘、田邊地頭。葉像蘿卜葉;根細(xì);莖單一,分枝多,枝頭開黃花;果莢長,狀如松......
  • 拼音注音Chuí Liǔ別名柳樹、清明柳、吊楊柳、線柳、倒垂柳、青龍須[根名]來源楊柳科柳屬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以枝、葉、樹皮、根皮、須根等入藥。枝、葉夏季采,須根、根皮、樹皮四季可采。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
  • 拼音注音Chuí Zhū Huā別名白客馬葉來源安息香科垂珠花Styrax dasyantha Perk.,以葉入藥。生境分布貴州等省。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止咳潤肺。主治咳嗽,肺燥。用法用量3~5錢。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中國藥典》:垂盆草拼音注音Chuí Pén Cǎo別名狗牙半支、石指甲、半支蓮、養(yǎng)雞草、狗牙齒、瓜子草英文名HERBA SEDI來源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的新鮮或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