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垂柳

    拼音注音Chuí Liǔ別名

    柳樹、清明柳、吊楊柳、線柳、倒垂柳、青龍須[根名]

    來源

    楊柳科柳屬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以枝、葉、樹皮、根皮、須根等入藥。枝、葉夏季采,須根、根皮、樹皮四季可采。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利濕。

    葉:慢性氣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結(jié)石,高血壓;外用治關節(jié)腫痛,癰疽腫毒,皮膚搔癢,滅蛆,殺孑孓。

    枝、根皮:白帶,風濕性關節(jié)炎;外用治燒燙傷。

    須根:風濕拘攣、筋骨疼痛,濕熱帶下及牙齦腫痛。

    樹皮:外用治黃水瘡。

    用法用量

    葉0.5~1兩;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枝、根皮3~5錢;外用研粉,香油調(diào)敷。須根4~8錢,水煎服,泡酒服或燉肉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ǎi Cù Lì別名黃果矮茶藨。英文名swamp Currant出處始載于《拉漢種子植物名稱》。來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矮茶蔍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ibes humile Jancz.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m......
  • 《全國中草藥匯編》:矮陀陀別名金絲矮陀陀、白花矮陀陀來源楝科地黃連屬植物滇黔地黃連Munronia henryi Harms,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碎,曬干或鮮用。性味辛、微苦,涼。有小毒。功能主治舒筋活絡,祛風止痛,解熱截瘧。用于跌......
  • 《全國中草藥匯編》:艾葉拼音注音ài Yè別名艾、艾蒿、家艾英文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葉。夏季花未開時采摘,除去雜質(zhì),曬干。性......
  • 《中藥大辭典》:艾實拼音注音ài Shí別名艾子(《食療本草》)。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的果實。9~10月,果實成熟后采收。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艾葉“條。性味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阿凇毒V目》:“苦辛,熱,無毒?!肮δ苤髦微佟?.....
  • 拼音注音ài Piàn別名艾腦香(《現(xiàn)代實用中藥》),艾粉、結(jié)片(《藥材資料匯編》)。出處《增訂偽藥條辨》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葉片的加工品。植物形態(tài)參見“艾納香“條。生境分布主產(chǎn)廣東,廣西、貴州等地。性狀為半透明的結(jié)晶,直徑5~15毫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