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松塔

    《中藥大辭典》:白松塔拼音注音Bái Sōnɡ Tǎ別名

    松塔、松球、松果、槨樹核桃(《山西中草藥》)。

    出處

    《山西中草藥》

    來源

    為松科植物白皮松球果。春、秋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區(qū),喜光。分布于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北部和湖北西部,在遼寧、河北、山東和江蘇等地有栽培。

    原形態(tài)

    白皮松,又名:三針松、白骨松。常綠喬木,高達30米。樹皮灰綠色或淡灰褐色,內(nèi)皮白色,裂成不規(guī)則薄片脫落;一年生枝灰綠色,無毛;冬芽紅褐色。針葉3針1束,粗硬,長5~10厘米,寬1.5~2毫米,葉的下面與上面兩側(cè)均有氣孔線;葉鞘早落。花單性;雄花序無梗,卵狀長橢圓形或圓柱形,生于新枝條的基部或上部,多數(shù)聚集而成穗狀,基部鱗片包被;雌花序1至數(shù)枚生于新枝先端或上部,受精后發(fā)育成球果。球果(即松塔)卵形,長5~7厘米,成熟后淡黃褐色,種鱗先端厚,鱗盾多為菱形,有橫脊,鱗臍生于鱗盾的中央,具刺尖;種子倒卵圓形,長約1厘米,種翅長5毫米,有關節(jié),易脫落。果期6~10月。

    化學成分

    松塔含揮發(fā)油、皂甙、酚類等。揮發(fā)油的含量隨采集季節(jié)和貯放方法及時間長短而有較大差異,新采松塔中揮發(fā)油的含量約為1%,干后可降低到0.2%。揮發(fā)油中含檸檬烯等。

    性味

    《山西中草藥》:"苦,溫。"

    功能主治

    《山西中草藥》:"鎮(zhèn)咳,祛痰,消炎,平喘。治慢性氣管炎,咳嗽,氣短,吐白沫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兩。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據(jù)2000余例的系統(tǒng)觀察,一個療程的近期有效率在80%上下,臨床控制及顯效率占15~20左右。治療中曾以白皮松塔配合周效磺胺、礅胺增效劑進行全年觀察治療,結(jié)果療效較單方有所提高,168例的有效率達90%以上,其中臨床控制及顯效者占51%。作用以止咳、祛痰較好,平喘次之,消炎作用不明顯。副作用有口干、惡心、頭暈、胃部不適等。改進劑型,用提取物可減輕。動物實驗未見明顯毒性反應。用法:取成熟的白皮松塔4兩(10兩制),洗凈水煎2次,藥液混合濃煎成400毫升,每次lOO毫升,每日2次,食后服。10天為一療程。除煎劑外,已制成針劑、片劑、浸膏、丸劑、膠囊、揮發(fā)油乳劑等應用。

    備注

    同屬植物馬尾松的球果稱紅皮松塔,亦可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紅皮松塔(不含松籽)4兩(10兩制)洗凈,清水浸泡4~8小時,加水20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過濾,藥渣加水再煎,將兩次煎液混合,為成人的2日用量。日服2次,每次lOO毫升,早晚飯后服?;?qū)⑺伤莺蠛娓?,研成細粉。每日早、晚飯后半小時各服1次,每次1錢。臨床觀察424例(10例用粉劑),經(jīng)一療程(10天)后,近期控制23例,顯效82例,好轉(zhuǎn)211例,無效108例,總有效率74.5%。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松塔拼音注音Bái Sōnɡ Tǎ別名

    松塔、松球、松果、槨樹核桃、蛇皮松果、白松果

    出處

    出自《山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nus bungeana Zucc.ex Endl.

    采收和儲藏:冬初采收球果。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等地。此外,遼寧,北京、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廬山)有栽培。

    原形態(tài)

    喬木,高達30m,胸圍可達3m。樹皮灰綠色或淡灰褐色,不規(guī)則剝裂;一年生枝灰綠色,無毛。冬芽紅褐色,卵圓形。針葉3針一束,粗硬,長5-10cm,徑1.5-2mm,葉背及腹面兩側(cè)均有氣孔線,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葉鞘早落。雄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1cm,多數(shù)聚生于新枝基部成穗狀,長5-10cm;雌花序1至數(shù)枚生新枝上部。球果卵圓形,通常單生,初直立,后下垂,熟時淡黃褐色,長5-7cm,徑4-6cm,種鱗先端厚,鱗盾多為菱形,有脊,鱗臍生于鱗盾的中央,有刺尖。種子灰褐色,近倒卵圓形,長約1cm,種翅短,赤褐色,易脫落,長約5mm?;ㄆ?-5月,果熟期翌年10-11月。

    栽培

    1.生物學特性 耐嚴寒,自然分布在氣候冷涼的高海拔地區(qū)酸性土石山上,能在-30℃干冷的氣候下生長。適合生長于酸性土壤中,但在pH7.5-8的微堿性土中也能適慶,喜光,幼時稍耐陰,壽命長。

    2.栽培技術(shù) 育苗地應選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地努平坦、土層深厚的砂壤土或壤土。四春土壤解凍后應立即進行播種,播前種子需催芽 。采用高畦或高垅播種,每1hm用種15-22.5kg.覆土1-1.5cm,上蓋1cm厚溫鋸末。幼苗出土后要防止鳥害,播種當年冬應埋土防寒,翌年去土澆水。春天選用二年生苗移栽,株行距20cm×60cm,隨挖橢栽,栽后踏實澆水。

    3.病蟲害防治 種苗立枯病,可在苗床上撒藥土,或發(fā)病期噴施敵克松500-800倍液防治。蟲害主要有種蠅為害幼苗,所用基肥必須充分腐熟、碾碎。松大蚜為害苗木嫩枝和針葉,為害初期噴50%辛硫磷乳劑。

    性狀

    性狀鑒別 球果卵圓形,長5-7cm,淡黃褐色或棕褐色。種鱗先端厚,鱗盾多為菱形,有橫脊,鱗臍生于鱗盾中央,具刺尖。種子倒卵圓形,長約1cm,種皮棕褐色,胚乳白色,氣香,味甜,富油質(zhì);種翅長5mm,有關節(jié),易脫落。

    毒性

    小鼠一次灌胃的半數(shù)致死量,揮發(fā)油為2.29g/kg,酚部分為0.208g/kg。亞急性毒性,大灌服煎劑50g/kg或2%揮發(fā)油乳劑15ml/kg,每天1次,連續(xù)1.5月,煎劑組動物給藥初期出現(xiàn)厭食、體重下降、豎毛等現(xiàn)象,經(jīng)10余日逐漸恢復正常,對其體重和肝功能(谷丙轉(zhuǎn)氨酶和麝香草酚濁度試驗)都無不良影響,病理切片檢查亦未發(fā)現(xiàn)有藥物中毒性病變。

    化學成分

    白松塔含皂甙、酚類、揮發(fā)油、揮發(fā)油中含檸檬酸(limonene)等。

    藥理作用

    1.祛痰、止咳、平喘作用 煎劑50g/kg或酚部分1.5g/kg,用小鼠酚紅法證明有明顯的祛痰作用;揮發(fā)油亦有一定的祛痰作用,主要為中性油Ⅱ(尚未鑒定)。總揮發(fā)油2g/kg,或其中的中性油Ⅰ(初步鑒定為檸檬烯)0.7g/kg,對氨水引咳的小鼠有止咳作用,由于其止咳嗽作用往往隨祛痰作用同時發(fā)生,故認為鎮(zhèn)咳作用可能是祛痰作用的結(jié)果??倱]發(fā)油及煎劑對噴霧組胺-乙酰膽堿所致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有平喘作用,其平喘有效成分主要為中性油。

    2.對動物實驗性支氣管炎的影響 煎劑每日50g/kg灌胃,給藥10天,對因長期給予氯氣引起的慢性氣管炎病理模型,具有促進病變組織恢復的作用;煎劑對長期煙絲熏染引起的大鼠支氣管炎,有抑制柱狀上皮細胞向杯狀細胞轉(zhuǎn)化以及漿液腺向粘液腺轉(zhuǎn)化的作用,表現(xiàn)為對照組氣管漿液腺與粘液腺的比值為1:4.3,而治療組的比值則恢復到近于1:1,各級支氣管粘膜杯狀細胞數(shù),治療組也較對照組明顯減少;細支氣管的炎癥也大部分恢復。揮發(fā)油乳劑則未觀察到此作用。

    3.對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的影響:2%總揮發(fā)油15mg/kg給大鼠灌胃,其24小時尿排泄的17酮類甾醇的量,較約藥前有明顯增加。

    4.鎮(zhèn)靜、耐低壓作用:煎劑2g給鼠灌胃,用小鼠抖籠法,可以看出小鼠的自發(fā)活動明顯減少;同樣劑量煎劑灌胃,能減少小鼠在低氣壓下的死亡率。

    5.抑菌作用:總揮發(fā)油1.31mg/ml對肺炎球隊菌有抑制作用。2.62mg/ml對流感桿菌、甲型鏈球菌有抑制作用;10.5mg/ml對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但灌胃給藥對感染肺炎球菌的小鼠并無保護作用。

    性味

    苦;性溫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平喘。主慢性氣管炎;咳嗽;氣短;吐白沫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兩。

    各家論述

    《山西中草藥》:鎮(zhèn)咳,祛痰,消炎,平喘。治慢性氣管炎,咳嗽,氣短,吐白沫痰。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秤砣梨拼音注音Chènɡ Tuó Lí來源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革葉獼猴桃Actinidia coriacea (Finet et Gagnep.) Dunn,以果實及根入藥。秋季采收,曬干。性味根:苦、澀,溫。果:酸、澀......
  • 《中藥大辭典》:秤砣梨根拼音注音Chènɡ Tuó Lí Gēn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來源為獼猴桃種植物革葉獼猴桃的根。秋季采挖。性味性溫,味苦。功能主治行氣活血。治跌打損傷,內(nèi)傷吐血及腰痛。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摘錄《中藥大辭典》......
  • 《全國中草藥匯編》:秤鉤風拼音注音Chènɡ Gōu Fēnɡ別名穿墻風、九層皮、土防己、蛇總管[海南]來源防己科秤鉤風屬植物蒼白秤鉤風Diploclisia glaucescens (Blume) Diels,以藤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
  • 別名雙虎排牙、圓葉南蛇藤來源衛(wèi)矛科稱星蛇Celastrus kusanoi Hayata,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東。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宣肺除痰,止咳解毒。喉痛,喉炎:0.5~1兩,水煎沖蜜糖服。初期肺結(jié)核:用根1兩,燉豬肉服。摘錄《全國中......
  • 拼音注音Chuān Dì Lónɡ別名穿山龍[云南]、龍骨七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蜀葵葉薯蕷Dioscorea althaeoides R. Knuth,以根狀莖入藥。秋季采集,曬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用于風濕麻木,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