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黑骨頭

    《中藥大辭典》:黑骨頭拼音注音Hēi Gǔ Tou別名

    鐵散沙、鐵骨頭、牛尾蕨、山筋線(《廣西藥植名錄》),山楊柳、青蛇膽、小青蛇、柳葉夾(《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黑龍骨、飛仙藤,達風(fēng)藤(《云南中草藥選》),小黑牛、青香藤、奶漿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風(fēng)藤(《云南中草藥》)。

    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蘿藦種植物西南杠柳全株。秋、冬采集,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疏林中。分布西藏、云南、貴州、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西南杠柳,又名:滇杠柳。

    常綠攀援藤本,長達10米以上。全體無毛,具乳汁。根細長,彎曲,有香氣,棕色。莖基部木質(zhì),纖維性強。葉對生;狹披針形,長2.3~6厘米,寬0.4~1厘米,先端尖,基部闊楔形,全緣,兩面均光滑;葉柄短。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多為3朵;花??;花瓣5,卵圓形,端尖,暗綠黃色。蓇葖果雙生,長圓錐形,斜展,長6~10厘米,上端漸狹尖;內(nèi)含多數(shù)具白色長絹毛的種子。

    化學(xué)成分

    滇杠柳新鮮莖皮中提出的滇杠柳甙(粗甙)具有強心作用,其特點類似毒毛旋花子甙G。滇杠柳甙之鴿平均致死量為5.9±1.0毫克/公斤,較毒毛旋花子甙G低。

    性味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苦,涼,有小毒。"

    注意

    《云南中草藥》:"肝炎,消化道潰瘍患者忌服。一日量不宜超過三錢,服過量出現(xiàn)抽搐,甚至死亡。"

    功能主治

    通經(jīng)絡(luò),祛風(fēng)濕,活血,消炎。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口腔炎,乳腺炎。

    ①《廣西藥植名錄》:"清涼止血。治跌打損傷,傷寒,癆傷,瘧疾,肚痛。"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消炎解毒。治風(fēng)濕跌打疼痛,熱性瘡毒,乳腺炎,咽喉炎,口腔炎。"

    ③《云南中草藥選》:"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除濕。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胃痛,消化不良,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

    ④《貴州藥植目錄》:"治勞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黑骨頭拼音注音Hēi Gǔ Tou別名

    鐵散沙、鐵骨頭、牛尾蕨、山筋線、山楊柳、青蛇膽、小青蛇、柳葉夾、黑龍骨、飛仙藤、達風(fēng)藤、小黑牛、青香藤、奶漿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風(fēng)藤、西南杠柳、滇杠柳

    英文名Forrest Silkvine Stem or Root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西南杠柳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

    采收和儲藏:秋、冬采集,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向陽處或陰濕的雜木林下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西藏、云南、貴州、廣西、西南、青海等地。

    原形態(tài)

    藤狀灌木,長達10m。具乳汁;多分枝,全株無毛。葉對生,革質(zhì);葉柄長1-2mm;葉片狹披針形,長4-6cm,寬0.5-1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cè)脈纖細密生,在葉緣關(guān)連結(jié)成1條邊脈聚傘花序腋生,比葉為短,著花1-3朵;花萼裂片5,卵圓形或近圓形;花冠黃綠色,近輻狀,花冠裂片5裂片中間不加厚,不反折,無毛;副花冠絲狀,被微毛;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在載粉器內(nèi);雄蕊5,著生地花冠基部,花藥互相粘生;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花柱先端2裂。蓇葖果雙生,圓柱狀,長約10cm,徑約5mm,具繃條紋,種子長圓開,先端具長約3cm白色絹制裁種毛。花期3-4月,果期6-7月。

    毒性

    滇杠柳甙之鴿平均致死量為5.9土1.0mg/kg,較毒毛旋花子甙G低。

    化學(xué)成分

    根莖含強心甙衍生物學(xué):杠柳毒甙(periplocin),蘿藦甙元(periplogenin),8-羥基蘿藦甙元(8-hydroxyperiplo-genin)[1]和滇杠柳甙(periforside)Ⅰ[2]。還含熊果酸(ursolic acid),胡蘿卜甙(daucosterol),北五加皮甙(periplocoside)E[1]。

    藥理作用

    強心作用 本品新鮮莖皮中提得的總甙,通過在位蛙心及兔心、兔心電圖及離體豚鼠心實驗證明有強心作用,作用物點類假毒毛花苷G,鴿平均致死量為5.9±1.0mg/kg[1]

    性味

    味甘;辛性溫;小毒

    注意

    《云南中草藥》:肝炎,消化道潰瘍患者忌服。一日量不宜超過三錢,服過量出現(xiàn)抽搐,甚至死亡。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活血消癰。主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閉經(jīng);乳癰;骨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清涼止血。治跌打損傷,傷寒,癆傷,瘧疾,肚痛。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消炎解毒。治風(fēng)濕跌打疼痛,熱性瘡毒,乳腺炎,咽喉炎,口腔炎。

    3.《云南中草藥選》: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除濕。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胃病,消化不良,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

    4.《貴州藥植目錄》:治勞咳。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夏、秋采收。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辛,無毒?!阿凇吨貞c草藥》:“味甘,性平微寒,無毒。“功能主治治風(fēng)火牙痛,頭痛,瘰疬,......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蛇拼音注音Bái Máo Shé別名石祈蛇、上樹蛇、白毛伸筋、石蠶、毛石蠶、巖蠶、白毛巖蠶、老鼠尾來源為骨碎補科陰石蕨屬植物圓蓋陰石蕨Humata tyermanni S. Moore,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
  • 拼音注音Bái Máo Lù Rónɡ Cǎo別名魚腮草、六月霜來源為玄參科鹿茸草屬植物白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微苦、澀,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
  • 《中藥大辭典》:白沙糖拼音注音Bái Shā Tánɡ別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錄》),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備要》)。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汁,經(jīng)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結(jié)晶體。歸經(jīng)《本草衍義補遺》:“入脾......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沙蒿別名籽蒿來源菊科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以種子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性味辛,溫。功能主治消炎散瘀,利氣,殺蟲。腮腺炎,扁桃體炎,瘡癤紅腫:種子適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