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八哥

    拼音注音Bā Gē別名

    寒皋(《淮南萬畢術》),鴝鵒(《唐本草》),花鵒(《荊楚歲時記》),哵哵鳥(《廣韻》)。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椋鳥科動物八哥。

    生境分布

    常見于平原的村落、園田和山林邊緣。雄鳥普鳴,籠養(yǎng)訓練,能效人言。分布我國華南及西南一帶。

    原形態(tài)

    八哥(《綱目》) 體長約25厘米。嘴形尖而較直,呈乳黃色,虹膜橙黃色。額羽聳立于嘴基上,有如冠狀。通體幾乎純黑色;頭頂、頰、枕及耳羽具綠色的金屬光澤,各羽呈矛狀;上體余部不如頭部之輝亮,而綴以褐色。翅圓,初級覆羽先端和初級飛羽的基部均白色,形成明顯的白色翼斑,飛時顯露,呈"八"字形。尾短呈平尾狀,尾羽絨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色羽端。下體呈幽暗的灰黑色,肛周呈淺灰或褐灰色;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用端。腳長而健,跗跖黃色。

    性味

    ①《唐本草》:"甘,平,無毒。"

    ②《食療本草》:"寒。"

    功能主治

    下氣,止血。治久嗽,呃逆,痔瘡出血。

    ①《唐本草》:"主五痔、止血,炙食或為散飲服之。"

    ②《食療本草》:"臘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或作羹食之亦得;或搗為散,白蜜和丸并得。"

    ③《本草拾遺》:"主吃,取炙食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吃噫,下氣。"

    用法用量

    內服:炙干研末作丸、散,或煮羹。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Sān Bǎi Bànɡ別名紅三百棒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堇菜科植物如意草的全草。秋季采集。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間。分布于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宿根直立草本,高約15厘米。根長圓錐形?;~有長柄,淡綠色微帶紅暈,葉片闊心形......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九股牛別名牛角七、蜜油參來源五加科楤木屬植物叢林楤木Aralia dumetorum Hand.-Mazz.,以根入藥。秋冬采集,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辛、微甘,平。功能主治托毒外出,補中益氣。用于淋巴腺炎,癤,癰,慢性化......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乳菇別名辣味乳菇、蘑菇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L. ex Fr.) Gray,以子實體入藥。生境分布生于闊葉林內地上。分布于河北、陜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四川......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別名山蘿卜出處本品始載于《滇南本草》,云:“白云瓜,味甘甜,無毒。生金沙江邊有水處。梗甚硬。綠青淡黑葉。開紫花。根下結瓜,生食令人不饑。“據(jù)《滇南本草》整理組考訂,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rremiayunnanensis(Church.et Gagnep.)R.c.fang采收和儲藏:夏季采葉,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藍花土瓜 多......